王楚钦最近一连好几天没在比赛名单里,让许多人都很疑惑。尤其是他这些年成绩又好,刚在奥运会上拿了金牌,按理说不该缺席这种重要赛事。等人民日报的名单出来,发现王楚钦缺席了,这事成了球迷茶余饭后的讨论话题。令人没想到的是,几天后他被北京大学录取为研究生的消息传来,大家才明白他的缺席是为了学业,“原来李娜说的那句话,真的说对了”。
这事其实也提醒了很多人,尤其是上班族和退休的老人。现在的社会不仅是比拼专业技能,还是个看谁更会学习和成长的时代,不管哪个年龄段,都是如此。王楚钦并非只是选择锻炼球技,他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。
李娜早就讲过,球员不能只靠打比赛,得用心学习,多学点东西。事实摆在眼前,王楚钦用自己的行动验证了这句话。很多运动员退役后没啥别的手艺,只能靠过往的名气吃饭,但他不一样,从一开始就为将来谋划。大家总说年轻人要“多一手准备”,王楚钦就是典型案例。
王楚钦是吉林人,出生于2000年。小时候身体本来一般,父母把他送去练体育,也没想过他会成冠军。练习乒乓球也是普通的开始,到后来才逐步进入北京队、国家队。2018年他18岁,在青奥会拿下男单冠军,战胜了日本的张本智和。那场比赛打得很激烈,每一分都干脆利落,最后赢了之后,他指了指自己中国队的衣服,场面让人印象深刻。
进国家队后,他成为重点培养对象,2021年东京奥运是替补,2024年巴黎奥运混双和男团都拿到了金牌。打法是速度和力量结合,反击能力很强,经常能逆转局面。但他不满足于只做运动员,更希望在学业上也有突破。
从去年开始,就有消息说他准备考研究生,很多人当时不当回事。但今年4月2日,北京大学公布硕士招生名单,王楚钦名字赫然在列。他是体育教研部审核制免初试进入,复试成绩很高,最后成功录取。消息曝光后,网上议论非常多,一部分人支持,说运动员上学很正常,无论是冠军还是普通球迷,都希望自己能多学点东西。还有人质疑运动员是不是享受特殊政策,但他能拿到86分并不是随便应付就能过的。
李娜的经历也是大家讨论的典范,她在退役后上了大学,还做过赛事总监、评论员。她特别强调,运动员不能放弃学业,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积累知识,毕竟球场不可能陪伴你一辈子。她自己就是先读书后复出,成绩反而更好。
人民日报公布大满贯瑞典公开赛名单,王楚钦不在其中,大家都在猜理由。一些人说他可能身体有小问题,也有人猜他在上一场输给了张本智和,需要加强训练。实际上,这次比赛时间和北大的入学时间撞上了,可见他是权衡过后选择了去读书。
“选择去北大而非去比赛,是他为了更远的未来做准备。”身边也有人说:现在什么工作都在拼多项本事,运动员退役后也要靠其他能力生活。
王楚钦能做出放弃赛事转去读书的决定,值得佩服。过去大家总觉得体育生只靠身体吃饭,拿了成绩后人生就顺顺利利。不少前运动员退役后很迷茫,找不到方向,就是因为没铺好学业这个路。但他一早就决定把路走宽。
其实很多运动员已经开始重视学业,比如前乒乓球冠军丁宁也去了北大。王楚钦和丁宁现在成了校友。以后想做教练、领域转型、从事体育管理甚至创业,学历都是保障。你从他的选择也能看出来,现在社会谁能多一项能力,就能多一种机会。
队里氛围很团结,王楚钦和教练肖战感情很好。比赛拿了冠军会把金牌挂肖战脖子上,肖战生日时,他用水煮蛋做蛋糕,师徒之间很有默契。这种关系让他即使面临很大的压力,也能坚持自己的想法,不盲目随大流。
王楚钦小时候体弱,父母送去练球并不以冠军为目标,只是想强身健体。结果他赶上了好时候,也靠自己的不放弃,一步步走到今天。任何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,他打比赛时也是输赢都有,关键是输了也不气馁,反而总结经验继续往前走。这种心态很难得。
有些人看到王楚钦缺席比赛就担心,但很多粉丝很快理解:“冠军都开始规划未来了,我们普通人也应该多思考。”毕竟一份事业不会做一辈子,无论是上班还是退休,谁都可能面临转行或再学习的选择。运动员生涯更短暂,王楚钦提前准备,就是为以后多条路可选。
也有人说王楚钦这几年风头比不了丁宁,也经常遭人妒忌。但真正关心的球迷都知道,体育圈子比拼不是人气,而是能力和努力。能坚持训练还去读书,说到底是对自己生活负责。
这几年越来越多运动员开始注重学业,像丁宁、王楚钦这样,都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例子。王楚钦还在国家队,训练一点没落下,只是把读书也安排进了日常计划。未来不论做什么,都有底气和实力。
李娜之前在访谈里说过,球员一定要继续读书别荒废学业,现在王楚钦的行动正好印证了她的话。她曾用自己的人生告诉大家,学习不耽误成绩,反而能帮篮球、足球、乒乓球运动员走得更远。“冠军不是终点,学业让他有更多选择”,这点不仅适合运动员,也适合我们每个人。
王楚钦缺席赛事的决定,让很多人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也该多留几手。打比赛会有输赢,人生也有必须要做的选择,谁也不可能一辈子顺风顺水。学业不是敷衍,而是很实在的保障,关键时候能让人转型与缓冲。
王楚钦这几步棋走的很实在,对自己负责,也给后来的年轻人指了条路。“看重成绩是好事,但也要为自己多谋一条路”,这条经验说给年轻人,也说给每个在生活里拼搏的普通人。不管你是不是运动员,总会有需要转折的时刻,早点准备总好过临时抱佛脚。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