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楚钦没去瑞典打乒乓球比赛,这事闹得网上沸沸扬扬。有人说他受伤了,有人说他输不起,还有人瞎编他谈朋友分心。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,人家其实是被北大录取了,成了全日制研究生。官方公布名单后,各种猜测立刻就凉了。
这事还真有意思。李娜以前说过搞体育的不能光打球不读书,当时很多人觉得她保守过时,现在倒像是被王楚钦验证了。运动员文化课这事,以前总没人重视,结果人家真敢把上课排在比赛前面,搞得跟演电影似的。
马龙早就是北体大博士了,但跟他不一样,王楚钦这回是实打实的全日制学生。什么意思呢?就是得正常上课,考试要及格,论文要做,一点都不能糊弄。不像有的学校设什么“冠军班”,随便混个文凭。
问题马上就来了。这次他不去参赛,直接少拿2000积分。现在世界排名前几名都在参赛,要是别人趁机超过他,再想拿回来可不容易。但他自己好像一点都不慌,说要靠科学训练和读书把分数抢回来。
其实这事藏着门道。上回打日本选手张本智和输了球,赛后舆论骂声一片,说什么不该抱怨暂停时间之类的。这时候退赛换个环境,既能躲开争议,又能展现好学形象,两全其美。
教练肖战也没拦着他。这带过张继科,知道运动员容易情绪化。张继科后来上综艺太多,状态下滑厉害。王楚钦现在去读书,大概也是为了稳住心态。
有网友问北大是不是特招,查了规则才知道奥运冠军确实能保送,但入学后和普通学生一样考核。想混文凭?那得三年天天上课才行,不然真做不到。
网上总有酸葡萄的人,说什么特招之类。但人家敢公开录取通知,就是做好被盯着的准备。要是真挂科了,肯定又是一堆新闻。
说到底这也是无奈选择。现在运动员出路窄,年轻时风光,退役后多数人混得不如普通人。王楚钦早做准备,至少给自己留条后路。
下次比赛可就有意思了。要是他拿着北大笔记本直接从教室冲到赛场还赢了球,估计热搜能爆三天——这不比电影剧本燃?但万一瑞典站丢分太多,巴黎奥运种子排位跌了,肯定有人跳出来骂“读书误事”。
其实去年羽毛球那个谁,石宇奇退全英赛养伤时也被网暴过,后来苏杯打赢昆拉武特才扭回风评。竞技体育就这样,赢家说话嗓门大。
王楚钦这回赌得挺大,但人家训练视频里已经戴着北大学生证练球了,明显是要怼着镜头证明“课堂球场老子全都要”。现在全网都端着瓜子等结局:到底是体教结合的新范本,还是理想主义翻车现场,过半年看积分榜和考场成绩单就懂了。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