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
0

0

收藏

分享

特朗普扛不住了,深夜发文喊话中国,希望中国不计前嫌帮美国一把

陶陶读历史 · 4 小时前
美国总统特朗普在“Truth Social”平台发文,向中国发出“求救信号”。然而,中国商务部对此保持沉默。很显然,中国不会再上美国以及特朗普的第二次当。
第一节:特朗普的深夜发文:为农民还是为选票?

8月11日深夜,特朗普在“Truth Social”发文称:“中国正担心其大豆短缺。我们伟大的农民生产最优质的大豆。
我希望中国迅速将大豆订单提高到原来的四倍。这也是大幅减少中国对美贸易逆差的一种方式。我们将提供快速服务。”
1.jpeg

此帖发布后,CBOT大豆期货价格一度飙升2.8%,创下四个月最大单日涨幅,玉米和小麦价格也随之上涨。
特朗普的喊话直指美国农民的困境。美国中西部农业州(如艾奥瓦、伊利诺伊)是大豆主产区,也是特朗普的“铁票仓”。2024年,中国进口1.05亿吨大豆,美国仅占22.13亿吨(21.1%),远低于巴西的74.65亿吨(71.1%)。
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,中国自2024年起未预购美国新季大豆,创下20年来最长采购空窗期。
2.jpeg



特朗普的喊话正值2025年11月中期选举前夕,农业州选民的支持对其至关重要。
在总统选举中,特朗普凭借农村选民的力挺险胜,农业问题成为其政治筹码。
此次发文不仅试图提振农民信心,也意在向选民展示其“为美国经济而战”的形象。
此外,特朗普将大豆贸易与“减少贸易逆差”挂钩,延续其一贯的贸易保护主义逻辑。
特朗普希望通过农业出口施压中国,换取谈判优势。
特朗普发文的时机耐人寻味。8月12日,中美关税休战协议即将到期,特朗普随后签署行政令延长休战90天,显示出缓和贸易紧张的意图。
分析人士认为,特朗普的喊话是“胡萝卜加大棒”策略的一部分:通过释放“善意”,诱导中国增加大豆采购,为后续贸易谈判争取筹码。
然而,中国商务部未予回应,显示其对特朗普意图的高度警惕。
第二节:2004年的教训:中国不会再上当

中国之所以对特朗普的“求救”保持沉默,源于20年前的深刻教训。2004年,美国通过大豆“价格陷阱”重创中国粮油产业,至今是中国农业安全领域的警钟。
2000年代初,中国大豆需求激增,进口依赖度从1990年代的20%攀升至60%。
2002年,美国四大粮商(ADM、邦吉、嘉吉、路易达孚)主动提出向中国提供转基因大豆种子,该豆种价格低廉、出油率高,因此吸引中国企业大面积种植。许多企业放弃本土种子,转而依赖美国品种。
3.jpeg

然而到了2003年4月,形势却急转直下。
美国农业部突然向世界贸易组织(WTO)投诉,指控中国“盗用”转基因种子技术,要求支付高额专利费。四大粮商随即跟进,称中国企业未经许可使用其种子。
中国粮油企业猝不及防。本土种子储备不足,市场采购无法满足需求,新季大豆尚未上市。2004年3月,美国农业部发布报告,宣称中西部干旱导致大豆减产,库存将降至20年最低。
受此影响,CBOT大豆期货价格从540美分/蒲式耳飙升至2004年4月的1060美分(约4400元/吨),涨幅近100%。华尔街投机者推波助澜,散布“中国大豆短缺”“价格将突破5000元/吨”等传言,炒高市场情绪。
4.jpeg

迫于压力,中国于2004年4月派出采购团,以4300元/吨高价签下800万吨美国大豆合同。然而,合同签订后,美国农业部“更正”数据,称产量未减反增8.2%。 大豆价格随即暴跌至2200元/吨,跌幅50%。
中国企业面临两难:履行合同亏损严重,违约则面临诉讼。最终,部分企业选择违约,美国粮商联手起诉,索赔约400亿元人民币,并对违约企业实施采购禁令。
就这样,中国简直赔了夫人又折兵,对美国人的狡诈与缺德,有了清醒的认识。
2004年大豆危机重创中国粮油产业。上千家企业锐减至90家,其中64家被四大粮商控股,85%的压榨产能落入外资之手。 中国大豆自给率从2000年的60%降至2005年的20%,进口依赖度长期维持在80%以上。
此事件暴露了美国在农业贸易中的“套路”:通过低价种子诱导依赖,再以专利诉讼和价格操纵榨取利益。2005年12月,美国粮商试图复制此模式,瞄准中国小麦和玉米市场。中国中储粮果断抛售储备粮,稳定价格,避免了新一轮损失。
这一教训让中国深刻认识到,粮食安全是国家命脉,绝不能将关键农产品供应链交于不可靠的对手,特别是美国。
第三节:特朗普的“翻脸”历史:中国不再轻信

除了之前上过当以外,特朗普本人就不值得我们信任。
2018年,特朗普访华期间,中国为示友好,签署了500万吨大豆采购协议,总额约20亿美元。而特朗普也保证,将停止贸易战。
5.png

然而,返美后,特朗普迅速加码贸易战,2018年7月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%关税,随后扩展至2500亿美元商品。 中国被迫反制,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,导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从2017年的1200万吨锐减至2018年的831万吨,跌幅超30%。
特朗普的反复无常让中国吃一堑长一智。2020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,中国承诺采购36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,但执行过程中因疫情和关税战受阻。
2025年,特朗普再次以“贸易逆差”为由施压中国,其“求救”喊话更像是2018年的翻版:先以友好姿态诱导采购,再伺机加码贸易制裁。显然,中国对特朗普的“善意”已不会再轻信。
第四节:中国的底气:巴西与供应链多元化

中国之所以能无视特朗普的喊话,源于其在全球大豆供应链中的战略布局。2024年,中国大豆进口1.05亿吨,其中巴西占(71.1%),阿根廷占(6.9%)。
中国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深化与南美国家的农业合作,投资巴西港口和铁路,提升供应链效率。2025年7月,中国与阿根廷签署协议,采购三批豆粕,巩固了南美供应渠道。
6.jpeg

巴西作为中国的重要伙伴,不仅产量充足,政治上也更可靠。巴西总统卢拉(Lula da Silva)多次表示支持与中国深化经贸合作,反对美国单边制裁。
农业专家维托·皮斯托亚(Vitor Pistoia)指出:“中国已建成多元化供应链,南美国家完全能满足其需求,美国大豆不再是唯一选择。”
此外,中国通过技术进步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。2024年,中国启动“种业振兴”计划,推广高产非转基因大豆品种,自给率从20%提升至25%。 中储粮的战略储备和灵活调控能力,也确保了中国在面对外部冲击时的粮食安全。
总而言之,如今美国豆农的销售问题,本就是他们投票所选出的特朗普造成的。
如果想改变这一局面,理应选一个对中国友好的总统。而中国理应加强粮食自主,只有将粮食掌握在自己手中,才不会受制于人。
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