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
0

0

收藏

分享

中印边界隆子段:西藏一家三口守边34年,守住了1987平方公里国土

MerleRing · 7 小时前
一家三口守边疆:雪山下的岁月长河
1.jpeg

你说边疆这事儿,谁家的日子不是要守着点啥?可有些人守的是粮仓、是门楣,有一家人却一辈子都守着一线国土——还是藏南那种风一刮就能把人吹没的地方。边境线长得吓人,光是咱们国的边疆面积,随便拎出来一段,就比周围好几个国家还大。可这么大的疆场,靠的不光是戎装铁血,还有一群默默无闻的老百姓。有那么一家三口,在西藏隆子的玉麦村,三十多年,一直就没离开过那片落满雪的山坳。
说来也是命运作弄人,活在边疆不是谁随便能挑的生活。这三口子一年四季窝在荒凉的玉麦小村,日子过得苦是苦,心里却倔得跟山一样——那地方要是彻底没人守了,你说国土能安心吗?可是沿着他们几十年清早巡边的脚印走回去,你能看见的不只是家国边界,还有他们一层层剥开的过去、伤痕累累的岁月,还有那些大雪封村的夜里,一个父亲抱着女儿失声痛哭的安静。
2.jpeg

这故事说到头,其实还得从桑杰曲巴说起。上世纪三十年代,桑杰曲巴出生在西藏农奴家庭,说是“家庭”,其实还不如说是奴隶主家的“物件”。那个年代,贫苦人家就是一锅铁锁链,谁家都扣着两个打不破的枷锁。小桑杰没啥选择,三岁五岁就被押去赶牛拉耙,家里人哪有好日子?你以为奴隶就是干活吗,根本不是,“人”这字他们都不配拥有——打也罢、骂也罢,他们不过是被随手往牛棚一丢的货物,能被奴隶主唤来唤去,有时候连吃的都省了。
这种日子,重压在桑杰曲巴瘦小的肩膀上。有人说苦难能磨出勇气,可能吧,但更多还是一点点攒下愤怒和渴望。他偷偷听大人牢骚“要是能有一天翻身做人”,那话他记得极牢。直到解放军的脚步踏进雪原——那阵仗,谁见了都说像新鲜风一样翻过山头,奴隶主们一开始还谁都不服气,以为再大部队来了也就吓唬吓唬人,哪想到最后整个西藏都翻了天。

桑杰第一次看到解放军是在村口,那队兵站得笔挺,人却温柔得像会用眼泪洗灰尘。奴隶主被拉出来公审,农奴们抱头痛哭。桑杰跟着大队欢呼,热泪糊脸,什么是做人,他第一次觉得光明是真的能照到自家门口的。解放后的那些年,村里大伙生活渐渐起了色,他也入了民兵,做人不能只享受,要还能保家卫国才算真本事。
这条路不好走,尤其是到了边境那头。1960年,桑杰曲巴当上玉麦第一任乡长。那年月,印度边境骚扰一阵比一阵厉害,他们老是以为咱中国不敢还手,但桑杰说得好:“你觉得我们怕了,你就错了。”边防线一有事儿,他第一个号召村里的年轻人出牦牛、上物资,跑前跑后。部队打反击那阵,民兵队撸起袖子抓俘虏,忙活得连雪都没时间扫。
4.jpeg

但边境不安稳,几十年间,一直都是风浪里的孤村。玉麦乡地处隆子段边界,既壮美又危险。外面的世界逐步热闹,村里反倒人越来越稀。大部分乡亲都搬走了,路太远、天太冷,想进个城买只萝卜都得翻山越岭走十天。桑杰曲巴没跟着搬。他说,这地方是中国的,守不住咱自己的地皮,哪还有家?他老婆和女儿劝不动,邻居也劝,他都甩上一句“即使一片雪山,也是一寸国土”,语气硬得谁都不敢再劝。
三女儿卓玛,最听爷的话。她从小被桑杰讲解放、讲边境,每天天亮就跟着爬山巡边,看着爸爸的背影,她既是敬畏又是有点小骄傲。有年冬天,她独自赶着牦牛去县里进货。天气说变就变,暴风雪裹住她,路没了、方向也没了,牦牛群跑散。最终,卓玛没能回家,死在大山深处——消息传来那晚,桑杰曲巴在门口坐了很久,直到天亮都没说话。
5.jpeg

他后来回忆,女儿的死,是心里割不断的痛。他老婆也撑不住了,身子拖病,最后是牦牛车还没翻过最后一道山垭口就闭了眼。生活一个一个地拿走他最亲的人,他却始终没有“撤退”二字。两个女儿也劝不动,还是要跟着爸爸看边境,像是觉得守着这里,就是守着整个家了。
日子久了,守边成了他们家的“职业”,也是信仰。三口人在雪山石壁上挂五星红旗,每回碰上印军在山头挑衅,他们死也要站出来硬怼。桑杰手里有枪,那天看到直升机在山顶插印度国旗,他愣是冲上去把旗拽下来扔雪堆里。那种倔劲儿,敌人都怕,一时间谁也不敢嘚瑟。牦牛也不是随便放。桑杰跟女儿说,把牛赶得远,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,这地儿,再边远,还是咱中国的。
6.jpeg

桑杰曲巴守了近二十多年,到了1988年终于退休,女儿接棒。玉麦乡只剩这一家人,地方空空荡荡,他们还是坚持一寸国土也不能丢。慢慢地,村里故事传开了,有人采访桑杰,他说得最有劲的一句:“家是玉麦,国是中国。”两个女儿后来各自结婚,还是拉着丈夫留守边疆,日子有点苦闷但也有点骄傲。
到2001年,国家修好了公路。离开玉麦的村民又回来了。桑杰站在村口,看着大伙一拨拨进门,有点感慨,有点欣慰。他知道,这条守边的路,将来也不是只有他们一家人来扛了。那年冬天,也许是觉得自己见证了最温暖的复归,他静静地走了。
7.jpeg

女儿们现在还在玉麦。乡里早就变了样:学校盖起来了,医院有了,红旗就在村子最高的石头上飘。三口人守了一辈子,村子从空到满,像极了祖国的边疆,一代一代在风雪里扎根。有人问她们:“为啥能坚持这么久?” 央宗笑说:“阿爸的心愿,就是我们的心愿。”有些东西,你传得下去,丢不掉。
边境,远吗?其实,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。守边也不是“站岗”那么简单,而是把家国装进了心里。桑杰曲巴一家人,也许从来不是英雄,但他们的日子,就是那片茫茫雪原最踏实的底色。等天一亮,谁还会去巡山巡边?也许是桑杰曲巴的后人,也许是更多的“咱自己人”。总得有人,守着,心里才踏实。
8.jpeg

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