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环球时报
【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张若】美国对台征收“20%+N”叠加关税的冲击仍在发酵,特朗普政府继续对台湾地区“磨刀霍霍”,宣布除非外资在美设厂,否则将对输美芯片与半导体开征100%的关税。这让岛内真切地认识到,虽然民进党总是指责大陆搞所谓的“经济胁迫”,但事实证明,真正胁迫和压榨台湾的是美国。
据台湾《经济日报》11日报道,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宣布,将对所有输美芯片、半导体开征高达100%的关税,预计本周将公告“232条款”半导体关税。台“行政院”正关注“232条款”的实施范围等,台“国发会主委”刘镜清称,若是在“232条款”范围内台与日韩的税率都一样,预估台湾大厂主要会往美国得州达拉斯、墨西哥布局。他透露,台“经济部”已与得州政府洽谈,争取在得州投资的台商免州税,获得州长回应,相关协议已获得州众议院通过,正在等州参议院通过。台“经济部长”郭智辉近日与产业界座谈时称,为缓解关税冲击,台“经济部”计划在美设置产业园区,“鼓励业者前往布局”。而过去5年,半导体上游业者环球晶,以及人工智能服务器组装厂包括鸿海、广达等几乎都选择前往得州。
这轮台湾大厂赴美投资潮引发外界担忧——是否整个竹科(台湾新竹科学园区)都会被搬到美国去?刘镜清则声称,“只要是根留台湾,再做全球布局,不一定是坏事”。但台经济学者刘佩真表示,美国半导体供应链目前并不完善,部分设备、耗材仍须进口,后续仍可能推升建厂成本。若台湾半导体供应链赴美成主流,台湾本地生产比重可能会下降,影响岛内就业与经济活动。
亚太商工总会执行长、东海大学经济系兼任教授邱达生表示,台湾“护岛神山群”为躲避“232条款”加速赴美投资,等于现在高附加价值的出口未来都变成在美国生产。企业资源有限,出口动能熄火,岛内投资减缓,从台湾中长期发展上看,后续经济成长动能将受到不利影响,台湾经济增长率可能陷入1%、2%的低迷成长。
此前特朗普声称,如果厂商承诺在美设厂或正在美国建厂,就没有关税。他还提及台积电的对美投资计划,并径自为台积电投资金额加码,称台积电将投资“3000亿美元”,在亚利桑那州建立全世界最大的芯片厂。目前,台积电在美总投资金额高达1650亿美元,将在美国兴建6座芯片厂、2座先进封装厂和1个研发中心。
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认为,虽然美国针对半导体产品发起的“232调查”尚未公布最终结果,但已对台湾芯片代工、集成电路设计、服务器等核心供应链形成重大压力。台湾中山大学政治经济学系特聘教授张其禄直言,美国想要的是半导体上中下游整套搬过去,再加上重金投资。台湾经济体量小,这一切若真正落实,等于掏空台湾,“台湾的经济恐怕看不到明天”。
云林科技大学副教授潘华生11日撰文称,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,为了降低对大陆市场的依赖,长期配合美国的“脱钩断链”政策,使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占比逐年下降,而美国市场逐渐跃升为仅次于大陆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地。台湾原本筹码就不多,加上民进党当局的一边倒策略,失去谈判中极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弹性,“脱中入北”的成本与风险正在快速浮现,“对台湾实施一系列‘穷台’措施的并不是北京,而是华盛顿,包括强迫台积电赴美”。文章呼吁台湾必须正视并珍惜目前仍一息尚存的大陆ECFA(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)惠台措施。回顾过去,台资企业曾深度参与大陆制造业的崛起,短期内要台湾的供应链完全“去中化”,或彻底摆脱与大陆在原料与零组件上的关联,是不切实际的。
中时新闻网称,面对一连串严重影响台湾经济产业的重大挑战,赖当局被动迟缓,给人待宰羔羊、束手无策之感。台湾《中国时报》10日称,长此以往,台湾半导体产业将出现结构虚化。更不用说美国还在施压台湾不断提高军费,吃相实在难看。而不同于美国对台湾的做法,北京强调让台湾同胞率先分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机遇、共享祖国大陆发展的进步成果。福建近年加快两岸融合发展的探索,包括设立首个海峡两岸产业投资基金、首个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等,目前有60多家台湾百大企业在闽直接投资。2025年上半年两岸贸易额达1477亿美元,其中大陆从台湾进口约1087.04亿美元,同比增长12.5%,“这些都不是大陆挥舞关税大棒胁迫台湾的结果”。文章最后说,“谁在爱台富台,谁在穷台毁台,世人自有公断。如果一定要说大陆在穷台,那么穷的也是‘台独’金主。不让‘台独’金主在大陆赚钱,大陆理直气壮,说到做到”。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