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
0

0

收藏

分享

乌克兰怒斥中国插手,帮助俄升级无人机,导致乌军干扰系统全失灵

袁周院长 · 3 小时前
8月13日,据美媒《国防博客》报道,在今年7月3日,俄罗斯发动了自2022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空袭,540架无人机与导弹如蝗群般扑向基辅、敖德萨等城市。次日清晨,乌克兰外长西比加在社交媒体发布一组照片:一架被击落的俄军“沙希德-136”无人机残骸中,一枚非俄语字样的导航天线组件格外刺眼。
几乎同一时间,乌军电子战部队指挥官谢尔盖·弗莱什向媒体展示了一份更令人不安的证据——中国网购平台上公开销售的抗干扰导航天线。乌方称,这正是俄军无人机突破乌军电子防线的“秘密武器”。2025年6月起,乌军发现俄军无人机战术发生剧变。此前容易被干扰坠毁的“沙希德-136”,如今竟能穿透基辅郊区的电子战防护网,精准命中变电站和军械库。乌情报部门追踪残骸后发现,原来俄军无人机加装了多频段抗干扰天线,可同时接收北斗、GPS和格洛纳斯卫星信号,并在强电磁环境下自动切换信道。
1.jpeg

而且新版无人机通过AI视觉识别目标,即使导航信号被屏蔽,仍能自主锁定热源(如发电厂、装甲车)。6月,俄军单次发射104架无人机,迫使乌军消耗价值数十倍的“爱国者”导弹拦截,防空成本彻底失衡。乌克兰无人机专家将此归咎于“外部技术支持”,矛头直指中国:“俄方利用中国零部件升级无人机,而中方对此默许。”
面对乌方指控,中国外交部三度亮明立场。发言人毛宁5月27日重申:“中国从未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,严格管控军民两用物项出口。乌方对此心知肚明。”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耿爽1月在联合国更直言:“若中国真向俄提供军备,战场局势绝不会是今天这样!”
耿爽列举关键事实:俄军武器零部件超70%来自西方国家。8月6日,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答记者问时强调:“中方始终致力于劝和促谈,已多次要求中国公民远离武装冲突区域。”
2.png

与此同时,为了尽快平息俄乌冲突,中国海作出了表率,明确禁止未列管的民用无人机出口用于军事目的,出口企业需提交最终用户和用途证明。
商务部还在2025年将无人机发动机列为最高监管等级商品,凸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。然而,中方的管控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,乌方指控暴露现实问题:一是民用无人机组件经土耳其、哈萨克斯坦等国中转进入俄罗斯,中方难以完全监管。正如残骸中的中国产零件,实为全球商用现货(COTS),同类产品在电商平台公开流通。
二是泽连斯基多次对华发难时机微妙——均在美国援助缩水或俄军攻势加剧之际。4月制裁三家中企、7月召见中国大使、8月炒作“雇佣兵”议题,被学者视为“危机转移策略”。
3.png

现实情况是,乌方持续施压中国“选边站”,但中方坚持推动“和平之友小组”谈判,拒绝卷入武器供应争议。其次,欧美企业零件同样出现在伊朗导弹中,国际社会亟待建立军民两用物项追踪机制。乌克兰的愤怒,源于对技术代差的无力,若国际社会仍沉迷于相互指控而非堵塞监管漏洞,再先进的抗干扰天线,也终将无法接收和平的信号。
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