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越南汇率崩盘!进入八月份后,越南盾对美元汇率已经跌破26000大关,创下32年来最低点。
而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其他危机:国内民生堪忧,国外厂家纷纷撤资,连占越南20%的三星也走了。
在这般情况下,越南很有可能会万劫不复。
那么,越南会成为亚洲第一个倒下的国家吗?
信息源: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,请理性观看
内忧外患
因为汇率崩盘,越南进口产品价格暴涨,而由此导致老百姓日常所需的进口产品也物价暴涨,相关企业也需要面对成本的上升,甚至要靠裁员来解决经济问题。
要知道,越南的基础设施其实本来就不怎么样,现在成本压力大,人力压力也大,基础设施也就更加没保障,停水停电那都是常有的事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外资企业也纷纷考虑开始撤离,其中占了当地GDP的20%三星现在开始撤退,芯片大拿英特尔也不打算继续耕耘越南市场,而是转向了墨西哥。
越南的经济,就这样受到了影响。
要知道,越南GDP出口依赖度可是高达80%,是典型的靠出口拉动经济的国家。
这么高的依赖度,让越南在国际经济环境有变动的时候,抗风险能力特别弱。
不过,外资带走的并非只有影响越南经济的订单,他们还带走了很多工作岗位,原本靠这些工厂吃饭的工人,现在只能另寻出路,有些自身条件不行,成了无业游民,社会氛围变得有些压抑。
这种情况,让越南现在的处境显得更糟,甚至有那么几分当年日本崩溃时的影子。
当年日本和现在的越南都因为地势等原因依赖出口,而且都受到美国相关政策的影响。
而日本那时候,工业产品大量卖到美国,让美国本土企业受到冲击,美国就对日本采取了贸易施压;越南现在对美出口也很多,面临着美国所谓的“对等关税”政策。
但两者的不同之处也很明显,日本当时产业体系完整,主要是日元升值引发泡沫,越南则是经济结构太脆弱,全靠外资和简单组装,抗风险能力太差。
不过这些并不重要,最重要的是两者结果似乎有些相似,都遇到了经济上的大麻烦。
这也是大家为什么这么关注,毕竟这关乎着越南是否会像日本那样从辉煌走向崩溃。
并非毫无转机
想当年,越南可并非像现在这般惨状,尤其是其制造业,发展得那是相当不错,甚至被不少人看作是“世界工厂”的有力竞争者。
因为有大量的劳动力,而且成本相对较低,吸引了很多外资企业来建厂。
当时出口的产品里,计算机、电子产品、手机、机械设备这些都卖得很好,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份额,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很大。
不过值得一提的是,如今的越南经济情况也并不是特别糟糕。
2025年上半年,越南GDP增长率达到了7.52%,这是14年来同期最高的。
而出口方面表现更突出,上半年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.4%,其中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增长最快,达到了42%。
而且美国还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场,上半年出口额有709.1亿美元;中国则是越南最大的进口来源国。
这些数据说明,越南经济现在还有一定的活力,而越南还有挽回现在惨状的余地。
至于怎么做,越南估计需要鼓励劳动力,毕竟越南人口多,劳动力充足,15岁及以上的劳动力有5250万人,劳动力参与率达到68.5%,这是一个优势。
将这一优势发挥出来,那就能改善很多东西,其中国内消费谨慎的问题也会慢慢放松,进而更进一步让劳动力效率提升,形成一个良性循环。
当然,我们能够想到的办法,越南肯定也想到了,他们早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开始想办法应对,做了些许尝试。
自救
7月份的时候,越南相关部门出台了第167号和第182号法令,放宽了“在岸交付”模式的限制,允许外国公司在越南的子公司直接参与境内交易。
同时,对半导体、生物技术企业提供进口免税的优惠,想发展本土的高附加值产业。
这能有效提升自身供应链问题,避免过度依赖别国,在此基础上,也不会影响越南自身与别国的贸易合作,相反,还有可能吸引一些外资厂商。
或许是趁热打铁,越南此后还颁布了第205号法令,对企业的研发投入补贴70%,为技术工人培训提供专项资金。
能采取这般力度,越南真是下了血本,不过,这些政策在实施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。
越南工贸部的官员表示,在政策施行落地后,很多中小企业因为一些原因,不是不知道政策,就是不会申请,有些甚至连申请材料都不会填。
这也就导致越南政府有一片好心,但企业可能“被迫”不领情,越南企业在适应国际规则和技术要求方面还有很大差距。
当然,也有一些措施已经显现出了一定的效果。
比如在出口方面,很多本土和外资企业利用“对等关税”的暂缓期,加快了交货速度,2025年第二季度越南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%,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。
而且新建的专用产业园区,也吸引了一些企业的关注,为产业集聚创造了一些条件。
不过总的来说,越南经济存在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,这些措施能不能真正起到作用,让越南摆脱困境,还需要再看看之后的情况。
参考资料:
环球网-“广场协议”梦魇,缠绕日本37年!
新浪财经-越南,正在发动一场四十年来的大变革
第一财经-抢出口!越南上半年GDP增速创14年新高,后续要警惕哪些风险?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