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
0

0

收藏

分享

东亚经济格局剧变:新加坡和台湾要被抛弃,日本彻底被殖民!

盛小弘 · 5 小时前
东亚的经济格局这些年变化特别大,以前大家总说亚洲四小龙领风骚,现在看来,新加坡和台湾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,日本那边也越来越像被美国牢牢绑住,彻底殖民化的味道越来越浓。2025年已经过半,东亚的经济地图正在重绘,中国大陆的城市像上海和深圳正成为最大赢家,而新加坡、台湾和日本的传统优势在一点点流失。
1.jpeg

新加坡这个小国以前靠着美国扶持,发展出石化、电子和金融这些支柱产业,感觉挺风光的。但现在呢,情况变了。2025年上半年,新加坡的经济成长预测从原来的1%到3%下调到0%到2%,主要就是受美国关税政策冲击。马来西亚、新加坡和越南在2025年第一季的GDP分别只成长4.4%、3.8%和6.93%,都比上季低了不少。美国占新加坡外来直接投资的23.6%,这么高的比例,现在美国政府鼓励企业回流本土,新加坡的高增值制造业面临大麻烦。那些美国公司撤资后,新加坡很难用其他投资补上空缺。
2.jpeg

其实,新加坡的衰落根子在它没有足够的市场和资源支撑。以前美国在东南亚设据点,新加坡沾光发展炼油和半导体,但现在中国在东南亚的投资越来越多。2025年4月,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签署延布炼厂扩建协议,新建180万吨乙烯装置,预计2026年11月投产。福建古雷二期注资288亿人民币,聚焦炼化一体化。这些项目一落地,东南亚的石化市场就被中国抢占大片,新加坡的成品油出口份额缩水,成本高企。越南以前76%的成品油从新加坡进口,现在转向中国合作,本地产能提升。新加坡的金融业也难以为继,没有广阔市场,从业者日子难过。
台湾的情况更明显,产业外迁加速,特别是半导体这块王牌。台积电是典型,1987年成立以来,一直是台湾电子出口的核心。2022年1到11月,台湾出口中电子零组件占41.48%,视听产品占13.42%,基本金属制品占7.76%,机械占5.93%,橡胶塑料占5.49%,合计74.09%。但现在,这些产能正往日本转移。台积电熊本一厂2022年4月开建,2024年2月24日开业,月产能5.5万片12英寸晶圆,生产16到28纳米逻辑芯片。日本政府补贴4760亿日元,索尼持股不到20%,电装投资3.5亿美元。二厂原计划2025年第一季动工,现在延到下半年,投产推到2027年底或2029年上半年,生产6纳米芯片。日本又补贴7320亿日元,丰田出资2%。
3.jpeg

为什么台湾被抛弃?因为中美竞争,台湾的战略位置敏感,美国推动“友岸外包”,让日本承接产业。日本吸纳台湾产能,政治上岛内支持,经济上巨额补贴,地理文化相近。熊本厂周边工业园扩建,供应链企业进驻,台湾工厂闲置,出口总额2025年下降9.8%,对大陆出口占35.2%,但整体依赖减少。台湾经济转向农业,文化资源外流,艺人不再聚集。
日本被美国经济殖民的迹象最明显。从2020年起,美国资本涌入,日本股市上涨,但日元贬值到150兑1美元。巴菲特从2020年8月投资五大商社——伊藤忠、丸红、三菱、三井和住友,到2025年持股9%,浮盈80亿美元。2025年2月22日致股东信,他说将无限期持有,至少50年。2025年5月3日股东大会,巴菲特强调不卖日股,伯克希尔现金储备高企。五大商社利润流向美国,日本经济像阿根廷一样,被外部吸取。
而日元贬值的影响大,2025年上半年东京物价上涨,民众消费犹豫。日本央行对贬值警惕不足,利率差缩小慢。2025年日本经济成长放缓,出口依赖美国市场。台积电熊本厂是例子,日本政府补贴,但控制权在美国手里。日本从战后依赖美国,现在更深层,经济模式向外吸取,转向吸干日本。
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崛起推动。东亚价值链网络密度高于世界平均,重心向东亚转移。中国在东南亚投资石化半导体,抢占市场。沙特在中国投资石化,一旦产能落成,扩张必然。
东亚经济的剧变不是偶然,中国复兴让城市地位改变。新加坡台湾衰落速度快,日本虚假繁荣后悲惨命运开始。
而且新加坡的石化产业面临挤压,中国沙特合资项目新产能建成,市场积压。半导体领域中美补贴大战,新加坡难持续。金融业根基动摇,美国势力减弱,东南亚地位丧失。马来西亚泰国印尼与中国合作,工业水平提高,新加坡不愿承接中低端,转向黄赌毒不现实,但服务业是唯一出路。
未来,上海金融中心吸纳资金,深圳创新腾飞。东南亚与中国合作深化,工业园运转。新加坡旅游兴起,台湾资产下跌,日本将长期停滞。
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