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
0

0

收藏

分享

印度对华彻底摊牌了!王毅访印前夕,印度传出杂音,制造业输给中国,莫迪终

博览新说 · 3 小时前
据外交部消息,王毅将对印度进行访问。此访为中印关系发展关键之际,印度却现不和谐声音。
1.jpeg

印度钢铁部秘书庞德里克近期表态,印度制造业发展 “不想成为下一个中国”。这番言论在王毅访印前夕传出,耐人寻味。其背后,是印度对自身制造业发展的复杂心态,也折射出中印制造业竞争的暗流。
印度制造业规模在全球格局中处于中等位置。相较之下,中国制造业早已凭借庞大体量与深厚底蕴,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关键地位,影响力辐射全球各地。从日常消费品到高端工业设备,“中国制造” 的身影遍布世界角落,形成了完整且高效的产业生态。
印度制造业占 GDP 比重长期在 15% 左右徘徊,而中国这一比例曾一度超过 30%,即便近年来有所调整,仍保持在较高水平。印度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数量不足 50 万家,中国则早已突破千万家。在企业质量上,中国有众多跻身世界 500 强的制造企业,印度此类企业数量与之相差甚远。
2.jpeg

莫迪政府一直怀揣着将印度打造成 “世界制造中心” 的雄心。眼看中国在制造业领域持续领跑,印度在吸引外资、扩大出口等方面屡屡受挫。国内就业压力巨大,制造业发展滞后难以提供足够岗位,这让莫迪政府的焦虑日益加剧。
印度近期与韩国达成协议,计划建立战略性钢铁合作关系。双方将在技术研发、产能扩张、市场开拓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,目标是提升印度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。印度此举意在借助韩国先进的钢铁制造技术,弥补自身产业短板。通过与韩国合作,试图减少对中国钢铁产品的进口依赖,在区域钢铁市场争夺中占据更有利位置,同时平衡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。
莫迪政府面临两难。一方面,中印经贸合作潜力巨大,加强与中国合作能为印度经济发展注入动力;另一方面,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,部分势力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心存芥蒂,给政府施加压力。在边境问题悬而未决的背景下,如何在发展对华关系与维护自身所谓 “战略自主” 之间找到平衡,考验着莫迪的政治智慧。
3.jpeg

中印在制造业领域互补性显著。中国拥有成熟的产业链、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资金,印度则具备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。双方若能加强合作,实现优势互补,将实现互利共赢。但现实挑战不少,印度国内对中国投资的审查趋严,一些合作项目因非经济因素受阻,边境问题也时常影响两国经贸关系氛围。
王毅此次访印,为中印沟通搭建了重要平台。制造业竞争不应成为两国关系的阻碍,而应转化为合作的动力。印度若能摒弃零和思维,客观看待与中国的差距,积极寻求务实合作,将有助于实现自身制造业的升级,也能推动中印关系健康稳定发展。对于莫迪政府而言,放下不甘心,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合作,或许才是实现印度制造业腾飞的正确路径。
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