趣观历史 发表于 2025-8-9 10:30:00

遭美加税50%,印随即官宣莫迪将访华,中方回了18字,信息量很大

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请知悉。
美国和印度的行为,谁也没有想到。
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6日签署行政令,在原有25%关税基础上,对印度商品再加征25%关税,使总额外税率飙升至惊人的50%。
这一决定直指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,被美方指责为“间接支援俄罗斯战争行为”。

行政令签署仅数小时后,印度媒体集体释放消息:总理莫迪将于8月31日启程前往中国天津,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。这将是莫迪自2018年青岛上合峰会后七年来首次踏上中国土地,也是2020年边境冲突导致双边关系冰冻后的破冰之旅。
图| 印度总理莫迪
特朗普对印度的关税打击并非一时兴起。早在今年4月,白宫已因印度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表达强烈不满。当时印度曾试图让步:提出对40%美国产品实施零关税、降低汽车酒类进口税、承诺大额采购美国能源和武器。
这些条件被印度舆论视为“重大让步”,但特朗普政府断然拒绝。核心矛盾在于:印度坚持战略自主,而美国要求其完全配合孤立俄罗斯的战略。
图| 美国总统特朗普
更令新德里难堪的是,特朗普公开给印度贴上“死亡经济体”的标签,这种羞辱性言论在印度国内引发轩然大波。
50%的关税对印度经济构成实质威胁。2024年美印双边贸易额超过1200亿美元,印度出口集中在纺织、电子、医药等利润率有限的领域。
瑞银估计,约80亿美元印度出口商品将首当其冲,包括珠宝、服装和化学品。这些产业承载大量就业,关税冲击可能波及社会稳定。
图| 印度艾哈迈达巴德,工人在服装厂赶制衣物
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埃文·费根鲍姆指出:“即便谈判达成某种协议,彼此之间的信任也已经严重受损。”印度前财政部长苏巴什·加格更直言两国“和解的可能性很小”。
莫迪选择此时转向中国绝非偶然。中印关系自去年10月金砖国家喀山峰会已悄然转暖,两国领导人会晤被印媒称为关系缓和的“转折点”。
此后半年,双方逐步恢复直航、重启签证发放,印度外长苏杰生、国防部长辛格等高级官员相继访华。
图| 印度外长苏杰生
经济互补性成为印度务实选择的基础。中国制造业与印度软件业、中国基建能力与印度医药原料之间存在天然合作空间。
印度政府智库“印度转型研究院”近期甚至建议:允许中国实体无需审批收购印度公司24%以下股份,理由很现实——“中国占据全球电子制造产能的60%,将其完全排除不现实”。
图| 在张家港港新重装码头,工人们正在有序装运国产大型化工设备出口海外
地缘政治考量同样关键。特朗普政府一面施压印度配合其反俄战略,一面却与中国保持接触,甚至传出可能调整对华关税政策。印度担忧成为美国战略棋局中的牺牲品。
清华大学研究员钱峰指出:“莫迪访华意在展示外交独立性,表明其并未受美国关税压力影响。”
图| 印度总理莫迪结束访华之旅,登上专机离开武汉
上合峰会平台为此提供了绝佳契机。普京等多国领导人将齐聚天津,莫迪可借此拓展能源供应、本币结算等关键合作。印度前劳工部长苏米塔·达瓦拉坦言,印度正通过多边路径寻找突破口:“我们寻求的是公平互利的协议”。
面对印度的战略转向,中方展现了清醒务实的姿态。外交部用18个字定调:“中方欢迎印度积极参与区域多边事务”。
图|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
这简短回应包含三重深意:一是展现开放态度,二是强调多边框架,三是避免过度解读双边关系突破。
中方深知印度外交的“平衡术”传统。莫迪行程设计本身就暗藏玄机:访华前先赴日本参加印日峰会,在天津仅停留两天且刻意避开9月3日阅兵活动。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叶文点破实质:“印度的意图并非要削弱任何国家,而是要代表被排斥的经济体发声。”
图| 日本首相、自民党总裁石破茂
中方既抓住机遇缓和关系,又对印度“左右逢源”的策略保持清醒。《环球时报》援引观察人士观点指出:“中印关系尚未迈入稳定恢复期”,合作诚意必须通过具体行动验证。
特朗普政府对中印两国的态度呈现鲜明反差。当被问及是否对中国加征新关税时,特朗普仅模糊回应:“这可能会发生”。这种克制与对印度的强硬形成戏剧性对比。
图| 当地时间2025年7月31日,美国华盛顿,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,并发表讲话
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8月7日更释放信号:特朗普可能将对华加征关税的暂缓期再延长90天。背后是贸易战教训让美国对华更趋谨慎——去年中美关税战升级期间,美国供应链紊乱和通胀问题反而加剧,中国则保持了产业链稳定性。
图| 美国纽约市,交易员在纽交所内工作
更深层制约来自经济利益。美国能源资本是特朗普重要支持力量,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,市场地位无可替代。
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:美国对华原油、液化天然气、煤炭进口已全面归零,导致其能源贸易逆差扩大到300亿美元。特朗普急需为国内能源集团打开销路。
图| 大型机械在江苏省连云港港煤炭码头堆放储存刚从货轮卸运的电煤
莫迪转向中国的选择,反映了美国单边主义引发的普遍反思。当特朗普以关税胁迫各国选边站队时,“全球南方”国家正清醒认识到:霸权逻辑无法解决粮食安全、能源稳定等现实发展需求。
印度网民在社交媒体上的热议颇具代表性。他们称赞莫迪访华是“典型的不结盟举措”,表明印度“不会被迫选边站队”。《印度快报》分析指出,在特朗普关税威胁下,“此次上合峰会之行可能会重塑地区格局”。
图| 印度左翼政党和亲巴勒斯坦支持者举行抗议活动,反对美国和以色列
多边机制正成为新兴国家突围的关键平台,上合组织、金砖国家等不搞“小圈子”对抗,聚焦务实合作,自然比跟随美国更符合发展需求。
印度前劳工部长达瓦拉直言:“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,足以缓冲外部冲击”——立足自身、广结伙伴已成为新兴经济体的共同选择。

总之,国际关系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。
参考资料:
1.《美对印加征关税,总体税率将增至50%!印度:不公平、不公正、不合理》2025-08-07 14:45 | 来源:中国日报网
2.《社评:莫迪访华消息何以牵动世界目光》2025-08-07 23:54 | 来源:环球时报
3.《不“硬刚”特朗普,莫迪向内求转向“印度制造”》2025-08-04 01:47 | 来源:上观新闻
4.《印度的硬刚与软肋》2025-08-07 20:06 | 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
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遭美加税50%,印随即官宣莫迪将访华,中方回了18字,信息量很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