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《今日印度》这些印媒,跟商量好了似的,突然放出一个大消息:说他们总理莫迪,要在8月底,“应邀访华”,到天津参加上合组织峰会。
要知道,要是真能成行,这可是莫迪时隔七年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。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,这背后能解读的东西就太多了。大家都在猜,中印关系是不是要解冻了?印度是不是要转向了?
=印度媒体的“独家爆料”喊得震天响,但咱们这边,北京,愣是安静了整整两天。这两天里,估计新德里印度外交部的电话都快打爆了。终于,在全世界的注视下,我们的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先生,不急不缓地给出了回复。
这个回复很短,却字字千金。郭发言人说,这次天津峰会规模空前,会有20多个国家领导人来。然后话锋一转,对着印度方向说:中方欢迎莫迪总理来华出席上合组织天津峰会。
就这两个字:欢迎。
印媒说的是“应邀访华”,我们回的是“欢迎来华”。一词之差,天壤之别。“邀请”那是东道主专门请你,透着一股热情和期待,往往还带着国事访问的性质,红毯、晚宴、双边会谈是标配。而“欢迎”呢?这是作为东道主的基本礼貌和开放姿态,你来,我们不拦着,但性质是你来“参会”,不是专门为你铺的红毯。
这俩字,把莫迪此行的性质界定得清清楚楚,既给足了面子,又守住了里子。说白了,就是把皮球又踢回了印度那边。这背后,藏着的是我们对当前中印关系最清醒、最现实的判断。这俩字,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。
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现在的莫迪,日子真的不好过,可以说是内外交困,火烧眉毛。
先看国外。就在不久前,莫迪还是特朗普口中的“伟大朋友”,美印关系被吹捧成对抗中国的“民主堡垒”。可这才过了多久?特朗普翻脸比翻书还快,直接宣布要对印度加征高达50%的关税。这可不是闹着玩的,是全球最高的惩罚性关税之一,等于直接往印度经济的命脉上捅刀子。
六个月前,两人还在白宫亲切会晤,勾肩搭背。现在,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嘲讽印度,说“也许有一天巴基斯坦会卖石油给印度”。美国之前画的那些大饼,什么开放五代机市场、合作研发芯片发动机,瞬间都成了泡影。
美国这根大腿,现在是抱不住了,还反过来踹了自己一脚。
再看国内。莫迪的日子更难。特朗普的关税大棒,直接引爆了国内的政治炸弹。反对派天天追着屁股骂,说莫迪政府“不敢对抗特朗普”,是个“投降者”。马上就要到来的比哈尔邦选举,是莫迪领导的印人党的一块重要阵地,现在因为关税冲击和就业率下降,选情岌岌可危。
可以说,莫迪现在是“腹背受敌”,压力山大。
这种时候,他怎么办?必须找突破口,必须自救。他尝试过反击,比如宣布暂停购买美国武器,表态绝不牺牲印度农民的利益。但胳膊拧不过大腿,在全球产业链上,印度对美国的依赖还很深。
所以,莫迪把目光投向了东方。即将召开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,对他来说,简直就是一根“救命稻草”。他急需在这个非西方的多边舞台上,重新塑造自己的国际形象,稳住阵脚,更重要的是,要向美国展示:我不是只有你一个选择,我还有东方的伙伴。
这就是他急匆匆地让媒体放出“应邀访华”风声的根本原因。一方面是试探中国的态度,另一方面也是向国内和国际社会释放缓和中印关系的信号。
中印之间的问题,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。远的不说,就说近几年。从洞朗对峙到加勒万河谷的冲突,边境问题始终悬在两国关系之间。印度一边在边境地区小动作不断,增兵、修路,甚至莫迪本人还跑到我们明确表示不承认的所谓“阿鲁纳恰尔邦”去作秀,不断挑衅我们的主权底线。
另一方面,在国际战略上,印度长期奉行“骑墙”的投机主义。它既想在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的框架里,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便车,享受合作红利;又转身就在“四方安全对话”里,积极配合美国所谓的“印太战略”,明里暗里地给我们使绊子。
这种“两头吃”的策略,在过去或许能让印度左右逢源,捞到一些好处。但现在,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。美国搞“选边站队”,毫不含糊,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就是最直接的信号。留给印度“走钢丝”的空间,已经越来越小了。
所以,你看,北京这次的回复多么有水平。
我们说“欢迎”,首先是尽了地主之谊。上合组织是我们主导的重要平台,对所有成员国领导人,我们都持开放和欢迎的态度。这体现了大国胸襟和气度,也给了莫迪一个台阶下,不至于让他太难堪。
但仅仅是“欢迎”,也清晰地传达了我们的底线和原则。你想来开会,可以,我们欢迎。但想借着开会的机会,把中印关系一下子拉回到从前,甚至想让我们为你对抗美国的压力背书,那是不可能的。双边关系要改善,前提是你要拿出诚意和实际行动,而不是把中国当成你和美国博弈的筹码。
这个“诚意”是什么?很简单,就是印度外长苏杰生自己也提过的,要“聚焦中印边界问题”。但怎么聚焦?不是嘴上说说,是要停止在边境的一切挑衅行为,回到双方已经达成的共识上来,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问题。
说到底,中印关系健康稳定发展,对两国都有好处。我们是搬不走的邻居,合则两利,斗则俱伤。中国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,能为印度提供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。在上合组织这个大家庭里,中印合作也能为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的稳定和繁荣贡献巨大的力量。
我们始终是抱着最大的善意和耐心,来看待和处理中印关系的。即便是之前莫迪在连任时,和赖清德搞小动作,触碰了我们的红线,我们在提出严正交涉后,依旧发去了贺电。这本身就说明,我们不希望看到中印关系走向对抗。
机会,已经摆在了莫迪的面前。天津峰会就是一个契机。但他能不能抓住,就看他能不能想明白,印度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。是继续抱着投机的心态,在中美之间玩火,最终引火烧身?还是真正认清现实,采取务实、独立的外交政策,与包括中国在内的邻国真诚合作,共同发展?
对我们中国而言,心态很平和。我们有我们的战略定力。我们不会因为印度一时的示好就冲昏头脑,给予不切实际的幻想;也绝不会因为存在分歧,就关上对话的大门。
“欢迎”这两个字,克制又留有余地,坚定又饱含善意。这既是对一个主权国家最大的尊重,也是对一份复杂双边关系最精准的拿捏。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