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请知悉!
前言
8月15日以色列媒体《新消息报》称,伊朗在与以色列的冲突结束后,正准备重建导弹部队,并且除了要向俄罗斯采购最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之外,还希望与中国展开合作。
发出警告
以色列政府由于担忧中国助伊朗提升导弹实力,会威胁其安全,居然对中国发出警告,试图施压阻挠可能的相关合作。
可见伊朗可能的这一动向,已经触动了以色列最敏感的神经。以色列政府的高级官员也随即宣称,就此事向中国传达了“明确信息”。
而他们的核心诉求,就是直指要求中国不得向伊朗提供导弹技术或重建支持,理由却是该合作将带来“重大战略影响”,严重威胁以色列的国家安全。
但是2025年6月爆发的伊朗与以色列军事冲突,已经深刻改变了地区力量平衡。
以色列凭借先进空军与美国的支援,重创了伊朗多处军事设施与核设施。伊朗则以大规模导弹反击回应,但同时也消耗了其宝贵的弹道导弹库存。
冲突后评估显示,伊朗的中程弹道导弹力量严重受损,急需重建威慑能力。
以色列的焦虑也源于此,冲突期间伊朗虽然技术不占优势,但依靠导弹数量优势发动的饱和攻击,曾一度瘫痪以色列防空网,对特拉维夫等核心地带造成了实质破坏。
以色列深知,如果伊朗获得中国先进的导弹技术,比如更精准的制导能力,机动变轨弹头或者高超音速能力。
那么其现有防御体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,战略威慑天平也可能倾斜。
然而以色列的警告姿态却与其自身行为形成尖锐对比。公开记录显示,以色列长期向印度大规模出售先进武器系统。
驰名双标
印度海军的主力舰艇就装备以色列巴拉克8防空导弹,印度空军也使用以色列SPICE系列精确制导炸弹及德比ER空空导弹。
以色列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,更是印度国产光辉战机的核心装备。而这些武器都被印度明确用于威慑巴基斯坦,并在中印边境增强对我方的军事压力。
以色列对此心知肚明,却从未因为中国可能的担忧而收敛军售。这种“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”的双重标准,已经严重削弱了其道德立场与国际说服力。
并且在国际法框架下,以色列的干预也缺乏依据。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对伊朗的常规武器禁运已于2020年终止。
伊朗作为主权国家,有权在遵守国际义务前提下进口防御性武器。中国同样有权依据自身政策与国际法,独立决定与伊朗的军事合作范畴。
以色列更无权凌驾于国际法之上,对他国合法合作发号施令。
其实以色列强硬施压中国,可能适得其反,反而刺激伊朗加速寻求包括俄朝等国在内的替代技术来源,或投入更多资源进行自主导弹研发。
严重后果
这样整个中东区域的国家在面对安全不确定性时,都可能被迫跟进提升军力,形成恶性循环。这种紧张升级态势也与我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所倡导的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理念背道而驰,并且危及区域稳定与全球经济合作进程。
因此面对以色列的所谓警告,中方立场也明确而坚定。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重申立场,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。中国与伊朗的军事技术合作也是严格遵守国际法和安理会决议。
这种合作是基于主权平等与互利共赢原则,不针对第三方,也是旨在维护地区和平。
而且中国强调对外军贸政策透明专业,相关决策完全都是基于自身判断与法律义务,不受外部压力左右。
说白了就是我方是否与伊朗合作,合作达到什么程度,都不是受以色列制约。
其实以色列的所谓警告,本质上是其地缘安全焦虑的投射。但其选择的路径却是单边施压与双重标准。
这样非但难以实现安全,反而可能推高中东火药桶的引信,侵蚀全球和平与发展的基石。未来区域稳定,更需回归国际法框架下的平等对话与相互尊重。
参考资料:
央广网,伊朗外交部发言人:以总理“大以色列”言论暴露以霸权本质
http://news.cnr.cn/sq/20250819/t20250819_527325882.shtml
第一军情,以色列大使炒作“中国正帮伊朗重建导弹计划”,中方早已驳斥
https://www.toutiao.com/w/1838874888086532/?channel=&in_ogs=&in_tfs=&original_source=&source=input&traffic_source=&utm_medium=wap_search&utm_source=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