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沙特阿拉伯,这片跨越24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。
几乎全部笼罩在鲁卜哈利与内夫得两大沙漠中,却居然一条终年流淌的河流都没有。
面对全境干旱、年降雨不足200毫米、地表水几乎为零的现实。
3500万人的口渴与持续增长的城市与农业用水需求。
曾让这个富裕的国家陷入前所未有的水资源绝境。
曾几何时,地下水是他们的救命稻草,但随着高耗水农业的扩张,含水层遭到严重透支。
那么沙特是如何解决用水问题的呢?
沙特
工业造水
沙特是干旱国中的极端代表,国土面积全球第13,水资源却极其稀缺。
联合国统计显示,人均年可再生水资源不到90立方米,远低于国际贫水线。
然而令人震惊的是,沙特长期位居人均淡水消费前三,曾高达264升/日,仅次于北美国家。
2023年,通过节水推广及结构调整,人均日用水降至约202升。
虽已下降,但仍高出大多数国家。
面对干旱,沙特没有天然流域,只能依靠漫长的海岸线和石油支撑的海水淡化工程。
1974年,沙特政府成立SWCC,专责开发海水转自来水的技术和运维体系。
自此开启了几十年国家层面的“造水”运动。
沙特
到2020年,淡化水已满足全国约60%需求。
而SWCC所运营的淡化产能占全球总量22%,成为世界第一。
例如位于拉斯的世界最大混合型电力+淡化联合体。
每日产能超过1300万立方米,兼顾发电与淡水生产,被称为“沙漠中的奇迹工厂”。
而为了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。
沙特推出10 亿美元“淡化技术全球创新奖”,激励膜材料、电力效率与数字控制技术突破。
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。
尽管技术进步显著,海水淡化仍属于能源密集型工艺。
2020年全国淡化耗电占6%至15%不等,持续耗费大量石油资源。
沙特因此逐步引入新能源供能。
目前正力争将淡化系统碳排量减半,并让20%新厂使用太阳能或风电。
更前瞻的是研究核能耦合淡化的可能性,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。
已有学术研究指出,将核电与RO系统结合可成为未来能源与淡水安全双赢的解决方案。
尤其适合沙特对长期可持续性有高要求的目标。
沙特海水淡化工程
除了扩大产能之外,沙特还在节水方面下了功夫。
沙特政府推行“Qatrah”计划,目标就是让人均日用水继续下降下降。
智能水表、节水马桶、限配制度、漏损修复等措施被全国推广。
污水处理方面,全国已有约200多座处理厂,年处理量超过10亿立方米。
其中70%用于农业灌溉,20%工业,10%绿化。
预计到2035年再生水利用将增长43%以上。
这些设施正在逐步构建“第二水源”,强化循环水利用。
未来的水政策
沙特曾因高补贴政策导致家庭与农业用水浪费严重。
为此,政府取消高耗水作物补贴,鼓励滴灌、智慧农业与进口粮食相结合。
相关部门明确提出,人均日用水从263升降至150升,并通过制度设计与群众教育落实节水理念。
不过,沙特各地差异显著。
利雅得居民日用水最高达350升以上,而另外一些地区约143升。
这反映了气候、生活方式及基础设施差异,未来,节水推广需因地制宜。
这也是一个不短的过程,需要沙特在摸索中推进。
政府还开展全民节水宣传,学校教育、社区手册、电视广告齐上阵。
他们建立违超罚制度,倒逼节水行为。
除了节水之外,沙特还在推动农业改革。
80年代沙特大规模抽取地下水扶植农业,小麦、苜蓿曾一度出口。
但地下水迅速干涸,含水层透支超过80%,农业自给梦想幻灭。
2008年政府取消农业补贴,2016年前全面停产小麦,转向粮食进口。
与此同时,沙特启动海外农业合作项目。
如在埃塞俄比亚、苏丹、乌克兰等国租地种粮。
通过“虚拟水”进口粮食,有效减少本土用水压力。
这种方式虽好,但粮价波动风险与国际政治不确定性成为新挑战。
当然,还有最重要的制度升级。
2024年,SWCC转型为SWA。
从运营机构升级为中央水务监管机构,负责法规制定、项目许可、标准设定与绩效监督。
SWA愿景明确,要成为全球水务管理标杆,支撑沙特2030国家转型目标。
同时,沙特设立国际水组织。
总部位于利雅得,聚集50多个国家专家,共研节能淡化、污水再用与水资源治理。
这标志着沙特水战略从国家层面迈向全球治理舞台。
SWA下属的WTIIRA部门。
自1987年成立以来,主攻多项前沿研发。
过去几年共完成220项应用研究,46项专利。
目前还在探索创新薄膜涂层、碳捕集、盐藻提取等方向,应对运营挑战并节省运营成本。
此外,已有学者研究探索太阳能多效装置、前沿膜材料、前沿波能与核能耦合模式。
例如有学术论文提出连通核电站与RO厂构成高效稳定系统。
有望在未来大幅降低淡化系统对石油依赖。
此外,沙特与美国MIT、德国、日本机构合作。
目标是共同优化RO膜材料、节能机制,并投入大笔资金作为激励举措。
同时,GWO平台引入世界银行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,共同推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水治理合作。
在红海沿岸,沙特与邻国约旦、埃及、阿曼合作建设联合淡化项目。
多国资源共享、安全共管,被视为区域水安全合作新模板。
海水淡化工程
结语
沙特,这个没有一条终年流动河流却有3500万人渴望喝上水的国家。
用科技与制度书写了一个“炼水成金”的传奇。
从海水淡化厂的泡沫蒸馏,到节水计划的推行,再到海外农业与国际水组织的构建。
他们不是在追求奇迹,而是在用行动堵住沙漠中的裂隙。
他们深知,真正让水成为永续资源,不仅仅靠一座厂、一项技术。
而是科技进步与全球协作共同织就的系统工程。
未来是否真的能借助核聚变或其他颠覆性能源技术,让全世界不再有干旱?
这个潜在的转折点还未到来。
但可以肯定的是,沙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“水战”中,正在尽最大努力。
缺水并非绝境,而是检验现代文明的考场。
他们用技术与智慧,为3500万生命开辟了一条通往甘泉的路。
而这条路,也或许能成为全球水资源困境下的一盏明灯。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