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罗斯这几年日子不好过,自从2022年跟乌克兰那边打起来,欧美国家就联合起来搞它,各种制裁砸下来,让俄罗斯经济喘不过气。话说俄罗斯本来是个资源大国,靠卖石油天然气赚了不少钱,可现在西方不买账了,俄罗斯只好把目光转向东方,尤其是中国。俄罗斯想拉中国下水帮忙对抗西方压力,为此它亮出了两张王牌,一个是能源资源,一个是军事技术合作。问题是,中国会不会因为这些就改变中立态度,直接站队俄罗斯呢?
先说俄罗斯为什么这么急。2022年2月,俄罗斯发动了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,本来以为速战速决,谁知道拖成了持久战。西方国家不光给乌克兰送武器弹药,还对俄罗斯实施了史上最严的制裁。俄罗斯的银行被踢出SWIFT系统,国际转账变得超级麻烦,很多企业没法正常做生意。半导体、精密仪器这些高科技东西,西方不卖了,俄罗斯只能高价从其他地方淘,或者自己想办法凑合。
经济上,2022年俄罗斯GDP缩水2.1%,2023年靠能源价格反弹勉强涨了3.6%,但2024年又开始放缓,预计2025年增长率只有0.9%。技术封锁让俄罗斯的航空航天和高端制造行业卡壳,年轻人才外流率高达37%,这让俄罗斯的工业基础摇摇欲坠。俄罗斯明白,单打独斗扛不住,得找个强有力的伙伴。中国实力强,跟西方关系又不铁,自然成了首选。
俄罗斯亮出的第一张牌就是它的能源资源。作为全球最大能源出口国,俄罗斯石油占世界13%,天然气27%,煤炭15%,还有镍矿和钯金这些稀缺东西。过去几年,俄罗斯能源出口转向亚洲,尤其是中国。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每年给中国东北和京津冀地区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,中俄原油管道年输油3000万吨。
2024年,远东液化天然气项目启动,年产能1亿吨,其中60%卖给中国。这些合作让俄罗斯在西方制裁下还能维持70%的能源收入,同时中国锁定了稳定供应,避免能源短缺风险。俄罗斯想用这张牌诱惑中国,说如果中国帮忙,它可以给更多优惠,比如降价或增加供应量,帮助中国抗击全球能源波动。中国经济转型需要可靠能源,这点确实有吸引力,但俄罗斯也清楚,没有中国这个大买家,它的能源就卖不出去,经济会更惨。
第二张牌是军事技术。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军工遗产,虽然在信息化作战上有点落后,但在大杀器上还领先。比如图-160M2战略轰炸机航程1.6万公里,能带Kh-101隐身巡航导弹;锆石高超音速导弹速度超9马赫,现役反导系统很难拦截。还有金扎尔导弹,从米格-31战斗机上发射,突防能力强。
俄罗斯在核动力装备和量子通信上也保持前列。2025年,俄罗斯计划训练600名中国军人,分享乌克兰战场经验,比如怎么对付北约武器系统。这不是小事儿,俄罗斯想通过技术转让拉近关系,让中国在高端制造上少走弯路。中国有些领域确实需要学习,但俄罗斯不会把核心技术全交出去,毕竟这是它的饭碗。
中国对这些牌的态度呢?表面上看诱人,但中国没那么容易动摇。中国能源进口早就多元化,2024年从澳大利亚和土库曼斯坦买的天然气占60%以上,俄罗斯份额没那么大。即使俄罗斯让利,中国也能从别处补上。军事技术上,中国自研能力强,俄罗斯的转让最多让中国从10分升到11分,不会质变。
中国不是好战国家,军力够自保就行。更关键的是,中国坚持中立,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俄乌争端。如果直接帮俄罗斯,中国会面临西方新一轮制裁,影响对欧贸易,还可能丢掉台海问题上的主动权。中国需要和平环境发展经济,卷入大国对抗划不来。中俄关系是互利合作,不是结盟,中国不会越界。
看看实际合作情况。2025年,中俄贸易额超过2000亿美元,中国买俄罗斯能源,帮助它绕过制裁。中国出口双用技术,比如无人机部件和电子设备,这些东西间接支持俄罗斯军工,但中国没直接卖武器。中国官员多次说,支持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,不想看到战争升级。俄罗斯想用底牌换帮助,但中国立场稳如老狗,坚持不改变。西方媒体说中国提供地理情报或军用工厂支持,但中国否认,只承认民用贸易。俄罗斯训练中国军人更多是经验分享,不是直接介入战争。
俄罗斯的困境没那么容易解。西方援助乌克兰持续,2025年美国提供数百亿美元军援,乌克兰用机器人和无人机反击俄罗斯。俄罗斯靠伊朗无人机、北韩炮弹和中国部件维持,但经济压力大。普京多次表态,不会让步,但内部也有声音质疑持久战。中国欢迎美俄对话,2025年特朗普上台后,推动谈判,但泽连斯基坚持不丢领土。中国觉得,战争拖下去对谁都没好处,但不会因为俄罗斯的牌就偏帮一方。
这事儿反映出大国博弈的现实。中国崛起,俄罗斯衰落,中俄合作是自然选择,但中国有自己的算盘,不想被拖下水。俄罗斯的底牌有价值,但对中国来说,保持中立更划算。未来,中俄能源和军事合作会继续,但中国立场不会变。俄罗斯如果想结束困境,得靠谈判,而不是拉盟友。总的来说,中国不会改变立场,这对全球格局有深远影响,大家得看长远。
俄罗斯摊牌的背后,是它对西方的无力感。制裁让俄罗斯出口锐减,卢布波动大,企业倒闭多。转向中国是无奈之举,但中国买能源也帮了自己,避免依赖单一来源。军事上,俄罗斯分享乌克兰经验,能让中国军队现代化,但中国更注重自主研发,不想欠人情。2025年,CRINK集团(中国、俄罗斯、伊朗、北韩)合作加深,从无人机到炮弹,互相补给,但中国是关键一环,却最谨慎。
中国为什么这么稳?因为它学聪明了。过去几年,西方指责中国站队俄罗斯,但中国通过买油气和出口技术,间接支持,却不越红线。这让中国在国际上保持形象,还赚了钱。俄罗斯想换帮助,但中国知道,直接介入会招致制裁,影响“一带一路”。中国外交强调互利共赢,不是零和游戏。
2025年8月,特朗普警告俄罗斯,部署核潜艇,但中国呼吁和平。中国立场不变,会继续推动对话。俄罗斯的牌打得响,但中国不接招,这或许是最好的选择。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