横滨冠军赛刚结束,王楚钦没带着输球的沮丧回国,反而在机场像个没事人一样,调侃队友、开玩笑、聊手串,整个人松弛得很,这跟不少人预期的“低头沉默”完全不一样,也侧面说明了一个事实——他输球的原因,大概率心里有数。
机场这画面还挺有意思的。孙颖莎拖着个行李箱在前面走,王楚钦在后面喊了一声:“莎,这边也可以办吧。”语气特随意,像是多年老朋友的打趣,透着一种从小一起打球才有的熟络劲儿。她低头走着没注意,他就趁机用自己的包去轻轻碰了一下她的箱子,还故意回头露出个得意的小笑容。这样的场景在比赛场上肯定看不到,可一到生活里,他那股少年气还是没变,哪怕如今是男队的领军人物,也没有被责任和压力逼得时刻板着脸。
旁边的林诗栋和黄友政也凑过来插话,他手上转着手串,一边笑一边半开玩笑地说:“那一天打了三场单打,你能受得了吗?”听着像是调侃,实际上也是事实陈述。
横滨的赛程确实是给他出了一道不小的难题——半决赛安排在上午最后一场,对手还是打法怪异的莫雷加德,打到下午一点多才收工。期间还遇到张本的比赛因医疗暂停而被拖延,导致他的休息时间被压缩得几乎没空喘气。离决赛不到五个小时,这对一个依赖爆发力和高速移动的打法来说,恢复不够简直就是硬伤,身体的能量根本来不及补满。
横滨冠军赛男单决赛,王楚钦 2 比 4 不敌张本智和,错失冠军。赛后网络炸了,不少粉丝直指张本“不干净”——那次长达 7 分钟的医疗暂停,被认为是彻底打乱“鸽鸽”节奏的罪魁祸首。
可当事人却给了不一样的答案。王楚钦很坦白:输,不是别人整的,是我自己细节没做好。
回看比赛,他在接发球时太着急,想一板抢掉对手,结果主动失误多达 23 次,比张本的 15 次足足多了 8 次。面对对手花样百出的发球,他一次次选择冒险抢攻,没能打进节奏,反而把关键分拱手让人。
相持原本就是短板,这回变化更少。等到张本越打越顺、节奏越跑越快时,他却没有有效办法去打乱对方节奏,场面渐渐失控,就像被人按着节拍走。
道理其实很简单——技术、心态、临场应变,都得修炼到顶点,才能不怕赛场上的任何搅局。规则允许的范围里,换衣服也好、叫医疗暂停也罢,都是手段,没有高低之分。
好在,这次的王楚钦不再甩锅,不提“拍子被踩”“低血压”这种理由,而是直面问题,开始自我检讨。这,才是一个顶尖运动员该有的格局。
为什么张本智和的战术能打得这么有效?原因其实很简单——因为那时的王楚钦,体能已经被掏空了。决赛前不到五个小时,他才刚打完一场高强度半决赛,拼到满头大汗、衣服都湿透。一天里连续打三场单打,这对任何顶尖选手都是硬仗。于是,当张本拿出这种消耗性的磨人打法时,他早已没有足够的能量去支撑自己打出高质量的主动进攻,脚下的速度、手上的力量,都在一点点流失。
但输球并没让他失了少年心气。机场里,他依旧阳光,拖着行李和孙颖莎打趣,像老朋友一样你一句我一句,还顺嘴自嘲:“一天打三场,你试试谁受得了。”这份松弛感,其实说明他很清楚输在哪——不是技不如人,而是体能客观上撑不住。他没有陷进自我怀疑的沼泽,而是把失利当作经验,这种心态,比一场胜利更难得。
这场失利,对他和国乒来说,都是一次宝贵的提醒。现代乒乓球的赛程越来越密集、节奏越来越快,如何科学管理体能,如何在极限赛程下打好战术牌,成了新课题。尤其是像王楚钦这种靠爆发力吃饭的选手,体能分配、赛后恢复,就是未来能不能顶住大赛考验的关键。
免责声明
本文信息源于公开资料,不代表官方立场。数据及分析仅供参考,不构成决策建议。因信息时效性等产生的偏差,作者及发布方不承担责任。未经许可,严禁商用或篡改。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