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的会全面升级吗?欧洲三国这次的警告,看着不像以前的套路。
德黑兰的新闻还是每天都挺多。比如那些议会和街头,感觉一切又都没什么变化。可电视里时不时播出的会议,有时让人觉得气氛好突然紧张了。前些天英国、法国、德国的外长串联写信,还特地点名要伊朗改改做法。
说是核谈判必须要按着规定走,否则欧洲三国会发动“回溯机制”,到时候一系列制裁就得复活。给到的是时间,八月底之前决定。好像时间表一压,尘埃就要落地似的。其实伊朗方面,态度总是很耐人寻味。
英法德这三家凑到一起发通牒,不太常见。先前,大多数时候都是美国和以色列争先表态。现在欧洲三国反而成了急先锋。上一轮谈判,似乎一下子变得紧逼。部分伊朗议员表现得很强硬,说是不如干脆退出协议。
制裁真要来了,伊朗可能动真格。比如有人就说了,既然谈不拢,那就恢复核项目进度。伊朗不是第一次威胁过要这样做。只不过这次,欧洲态度严厉得有些出人意料。所以德黑兰内部,反应一时半会也没有全摆出来。更多是在权衡,一边审视国际压力,一边考量本国的承受力。
美国和以色列一直强调,不能让伊朗有核能力。这是底线,动不得。伊朗一旦大幅推进核技术,外部军事压力可能立刻跟上。中东局势,就跟火药桶似的,满地都是不确定性。
哈梅内伊这些年控制得很稳。他的话,属于板上钉钉的那种。一般外部难以撼动到他的根本地位。不过德黑兰内部,不全是铁板一块。温和派有话语权,只是多年来没能主导大局。这回前总统鲁哈尼又被媒体推到台前。
他和哈梅内伊的路子很不一样。大致意思是不能光靠强硬,否则日子还是会更糟。伊朗的内部政策和对外手法,都有些需要放一放的地方。鲁哈尼的说法,其实在德黑兰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提,但他自己再出场,还是让人多看了几眼。
相关媒体报道时,还点到“革命卫队”的角色。伊朗的军人参与经济活动,已经不算新闻。鲁哈尼希望他们管好枪杆子,别再横插手到生意和政治。经济确实拖了后腿,这点大家愿意提,但能不能调头就难说。
对外的话,鲁哈尼发言反复提到缓和。他讲到对地区输出革命这事,“如果反倒让人民吃苦,还是慎重一点”。某种程度,本国优先是底线,不过这条底线,却总有被挑战的时刻。
其实哈梅内伊对西方一直强硬。可鲁哈尼的建议是多磋商,多对话,还点了美国的名字。他希望自己国家和东西方关系能有转机。要不然,外部压力和内部困境,叠加起来怎么受得了。
可鲁哈尼这些想法,听上去很清楚。实践总是难一步。温和派这些年也不是没机会。执政时试过好的关系,但遇上外部变数,总也守不住。伊朗被制裁,经济受影响,老百姓的日子,谁能说就会因为外交缓和而立刻改观。
这场内部路线的拉锯,常年反反复复,没什么一锤定音。一边厢,老百姓看报纸电视各种消息;另一边,官方拿捏对外放风,讲来讲去,总归是审慎。鲁哈尼即便再得到曝光,距离真正参与实际决策,还有不小的距离。
现在情况卡在这里。欧洲三国不断催促,伊朗政府还没敲板。外界推测很多,议员里呼声各有不同。再看美国和以色列,那边的武力压力,仿佛始终悬着。
伊朗对内外分歧没法一次说清楚。哈梅内伊的地位一直稳固,但鲁哈尼的名字又被提了出来。伊朗是否要彻底改变路线,暂时没有答案。
人们有的关心石油,有的关注地区安全。更多人关心日常生活。大国之间的这些博弈,下一步还没谁说得准。欧洲三国,看似热心,实际上也是权衡利弊。
等到八月底,或许又会有什么新转折。德黑兰的太阳每天照常升起。外头发生的大事,城市里也许会慢慢渗透进来,也许永远只是背景。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