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
0

0

收藏

分享

断水掐喉,印度河变战线?巴基斯坦扬言反击

陆弃 · 6 小时前
文丨陆弃
当断水成为武器,战争的序曲就已奏响。印巴停火协议刚维持3个月,枪声没响,水声却先断。印度单方面停止执行《印度河用水条约》,强行切断查纳布河、杰勒姆河等西部支流对巴供水,等于直接掐住巴基斯坦2.4亿人口的生命线。这不是谈判,而是赤裸裸的资源勒索;这不是调水,而是以水代战的新形式冲突。金戈铁马的战争形态或许暂时沉寂,但新的冲突已从河岸间悄然爆发。
1.png

事件起点是“4.22”恐袭案发生次日,印度即宣布暂停履行《印度河用水条约》,无视国际法与历史协议,将断水理由归咎于“巴方支持恐怖主义”,一刀斩断数亿人赖以生存的水源。巴基斯坦随即将此案诉至海牙国际仲裁法院。8月8日,法院裁定:印度必须保障查纳布河、杰勒姆河和印度河的正常水流供应。但印度拒不接受裁决,否认国际法院管辖权,并扬言要重新谈判条约。与此同时,巴方强烈拒绝修改协议,反而威胁称如条约被破坏,将采取“严厉反制措施”。两国间在海牙法院、联合国平台上互不相让,法理交锋转瞬升级为资源博弈的实质摊牌。
不仅如此,印巴高层隔空互放狠话,已使问题彻底军事化。巴军参谋长穆尼尔在访美期间私下放话:若水源继续减少,巴方将考虑“炸毁印度修建在印度河流域的大坝”,并发出核威胁。而印度外交部则强硬回应称:巴方“以核相威胁”是其一贯手段,不会接受这种“恐吓式对话”。莫迪政府更明确要求:放水之前,巴方必须清除本国与克什米尔地区“恐怖分子”,完全将水资源与国家安全挂钩。这一立场实际上等同于将控制水源作为打击巴“代理人战争”的战略杠杆,使“水”这一本属民生基础的问题被彻底武器化。
而民间情绪更是火上浇油。巴人民党主席比拉瓦尔公开将“印度河”比作“文明与国家象征”,直言“若敢切断供水,全巴人民将奋起抵抗,誓不屈服”。而印度网民更是放出狠话:若巴炸毁印度大坝,印度也将反击摧毁曼格拉与塔尔贝拉两座巴基斯坦核心水利设施,并已将福吉基金会旗下的工厂、化肥厂、水泥厂列入“合法军事打击目标”。此番发言已不仅是键盘激进,而是以社交平台为作战想定中心的公开作战预演。印巴两国从政府到民间,正陷入一次“心理总动员式”的预备状态,一旦其中一方真的“动手”,极可能迅速点燃全局性冲突。
2.png

从影响层面看,水资源之争不仅关系民生,更成为地缘政治的新引爆点。第一,一旦印巴因水爆发冲突,将迅速波及克什米尔争议,重新点燃传统热点。第二,印度若持续强硬断水,巴方必将强化“报复性对等原则”,可能以非对称手段对印度基础设施或经济目标发动攻击。第三,该事件如未得到遏制,势必引发区域连锁反应,包括中国对印度北部水源管理的高度警觉、中亚国家对跨境河流协议的重新审视,以及全球对气候变化下“水战争”前景的全面警醒。
而且,这场水战背后,其实还有四个关键变量未定,极可能成为压垮局势的“最后几滴水”。第一,国际仲裁机制是否能有效介入——如果印度坚持对国际法院不具法律效力的立场,那将对全球跨境水资源治理体系构成根本性破坏。第二,穆尼尔是否真将核威胁上升为军事指令,目前虽是私下放话,但巴军内部氛围是否默认该表态尚未可知。第三,印方若拒绝放水多久将构成“人道主义灾难门槛”?当前断水已超过60天,若再延续,联合国是否出手强制调解?第四,美方与中东盟友是否愿意介入,缓和印巴因水而起的全面危机,尚属未知。
水,从来不只是自然资源。在南亚,它是国家的血液,是战争的燃料,也是和平的最后底线。印度河,这条养育了巴基斯坦文明的河流,如今正被地缘强权当成了可以关闸断流的“战略工具”。而这场水争之所以危险,并非因它轰轰烈烈,而是因为它渗透进了人民的饮用水、农田的灌溉渠、电网的水轮机里,成为国家机器与民间情绪共同触发的导火索。
3.png

断水者不能一边声称要和平,一边掐住别国的喉咙。若这条河流被政治吞噬,那南亚的和平也将随波逐流。而谁若以水为刃,终将饮下战争之果。
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