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分钟拨完12只虾,去掉虾线肉不能碎;切萝卜丝厚度误差要小于1毫米,结果用游标卡尺精确测量;将一粒蒜瓣切成25片薄如蝉翼的透明“蒜纸”,限时只有30秒……
这些令人惊叹的精度,却只是康邦成征战第47届里昂世界技能大赛西餐项目第一天比拼的“基本技能”。在法国里昂赛场,他2分钟内完美分离15个鸡蛋的蛋黄蛋清,3分钟手工打发蛋白至拉起的尖角分毫不塌。
凭借如机械般精准稳定的发挥,康邦成被裁判称为“Chinese Cooking Robot”(中国烧菜机器人)。
【世赛冠军面对面】
8月9日下午,由世界技能博物馆主办的“冠军讲堂——对话世赛冠军康邦成”活动火热举行。100多名听众挤满现场,感受烹饪技能的魅力。这也是“世赛基层行”系列活动之一。
康邦成做分享
“中国人能把西餐做到世界一流!” 第47届世赛的西餐项目参赛国最多,竞争最为激烈,康邦成夺得的金牌也是中国代表团在这个项目的首枚。
回溯起和世赛结缘,康邦成说那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起点——6年前中考600多分的他,因为从小梦想当个厨师,便毅然放弃重点高中,选择职高烹饪专业。
“父亲一听我要报职高,把我反锁在房间不让我去报名,可没想到我前一天其实已经报名完了……”康邦成的父亲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,是国内车灯控制器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按照父母的规划,他的人生轨迹将是读完大学接手企业。
但康邦成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,“我不想活在别人的光鲜之下,不想别人一提到我,首先想到是谁的儿子。”
2018年进入宁波古林职业高级中学后,康邦成的第一个学期几乎都是与胡萝卜为伴。第一学期,每天只能用三根胡萝卜训练,需削出均匀的2毫米细丝,他就默默收集同学用剩的边角料加练;到第二学期萝卜“不限量”了,他每天埋头削完八九十斤萝卜,直到每个都变成标准的七面橄榄形。
刚开始的时候,他不会磨刀,有一次,刀钝了,他用钝刀一直练,一直练,导致手掌发麻,就医时连医生都查不出病因。
日臻完善的基本功没有辜负他的苦练。
从参加宁波市青年厨师挑战赛获得铜牌到全省冠军再到世赛夺金,父亲也从反对者变成“头号粉丝”,一家人专程飞赴里昂见证他的登顶时刻。
康邦成回忆起冠军之路,他说日常训练中最大的难题,是要克服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。“迷迭香、罗勒这些西方香料,味道太过浓烈,和中餐的理念其实是相反的,而恰恰教练都说我做的西餐有‘中餐味’”。
教练给出的训练方案是“自产自销”,康邦成直言有些食品已经“吃到有点反胃的感觉”。但也正是日复一日的咀嚼,让他从“香料恐惧”蜕变为精准驾驭风味的大师。
分享环节压轴戏是“整鸡去骨”。康邦成利落地进行操作,时不时停下讲解其中要点,“找到其中筋膜的位置,就很容易切下。”如庖丁解牛般的“丝滑连招”赢得大小朋友们的阵阵掌声。录下全程的一位家长惊呼,“太快了,连操作带讲解竟然只用了6分钟”。康邦成笑了一笑:“这还是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一点,故意放慢了速度。国家队训练时,割筋膜只准一刀到位,脱骨全程要限时1分30秒内。”
康邦成展示整鸡去骨
最后,现场的大小朋友也热情地与冠军选手互动。孩子们举着手追问:“大屏幕上展示的作品得了多少分呀?”充满童趣的提问引来善意的笑声。家长们不仅现场讨教一些烹饪小妙招,也好奇他的职业发展之路,“现在还坚持做厨师吗?” 康邦成逐一耐心解答。
康邦成说,拿到世赛冠军并不是终点,自己将继续为大家烹饪美味,并帮助中国培养出更多的冠军选手。
【冠军带你逛展览】
分享环节结束后,康邦成“转场”到浦东图书馆。
在这里,由世界技能博物馆主办,以“技能光谱:从星光到寰宇”为主题的“移动的世界技能大赛限时空间”正在火热展出中。
展览以2026年上海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为聚焦点,通过展出全球地位最高、规模最大、影响力最广世界技能大赛的整体风貌及世界技能博物馆相关内容,为观众呈现技能之光改变世界的魔力。
康邦成作为“冠军”讲解员,通过自身的经历向大家科普世赛,介绍世界技能博物馆,带领观众领略到技能的神奇魔力。
康邦成讲解展览
现场还设有互动答题环节,氛围热烈,许多小朋友不仅把抽中的世赛吉祥物“能能”“巧巧”钥匙扣等周边带回家,更是在心中埋下一颗技能成才的种子。
据了解,移动的世赛展示在浦东图书馆将延长展出,持续到8月17日。8月18日,将走进杨浦区的万达广场。世界技能博物馆表示,9月到11月,还会走进校区和园区,欢迎观众到线下参观。希望这个展览能点燃大家的技能小宇宙,让小爱好变成大事业。
明年9月,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在上海举行,到时候会有更多的星光闪耀。
原标题:《世赛西餐冠军康邦成:600分学霸弃重点高中,削萝卜削成世界冠军》
栏目主编:周文吉 文字编辑:黄银龙
来源:作者:解放日报 彭诚诚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