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好奇过,为什么一个国家表面上铁板一块,内部却总有地方想单飞?
俄罗斯这个联邦,看起来庞大无比,但从苏联解体那会儿起,就一直有各种民族和地区在拉扯。
咱们今天聊聊这个话题,尤其是鞑靼斯坦这个地方,它怎么就成了第一个冒出不满的,而不是大家总想的车臣。
别急,我不是直接告诉你答案,咱们一步步来想,为什么鞑靼斯坦会这样,它的历史、经济和现实问题怎么搅和在一起的,又是怎么跟俄乌冲突挂钩的。
想想看,如果你是鞑靼人,会怎么看待莫斯科的那些决定?
先说说鞑靼斯坦的基本情况吧。这个共和国在俄罗斯中部,首都是喀山,人口有四百万左右,一半是鞑靼族,一半是俄罗斯族。它不是穷乡僻壤,相反,石油资源丰富,工业发达,教育水平也高。
历史上,它的前身是喀山汗国,15世纪独立出来,跟莫斯科大公国对峙了好一阵子。
1552年,伊凡四世带兵攻下喀山,那场仗用了火炮和围城战术,把汗国并入俄罗斯版图。
从那以后,鞑靼人就成了俄罗斯帝国的子民,但民族认同感一直没丢。苏联时期,它成了鞑靼自治共和国,名义上自治,实际被中央管得死死的。
语言上,俄语主导,鞑靼语慢慢退到家庭用语。1991年苏联散架时,各共和国都闹腾,鞑靼斯坦也没闲着。它没像车臣那样拿起枪,而是搞公投。1992年3月21日,全民投票,61.4%的人支持宣布主权。这事儿让莫斯科头疼,因为鞑靼斯坦有石油,还有战略位置,靠近伏尔加河。要是闹大,对俄罗斯经济是重击。
叶利钦那时候刚上台,不想硬来,1994年2月15日签了特殊条约,给鞑靼斯坦一大堆自治权,比如税收自己管一部分,经济外交也能插手。这让它成了俄罗斯里的“小国”,工业飞速发展,喀山大学扩建,吸引外资,城市化加速。街头俄语鞑靼语混用,文化氛围独特。想想看,这种自治对当地人意味着啥?他们觉得终于有点尊严,不用全听莫斯科的。但好景不长,普京上台后,从2000年起开始收权。设了联邦区,派代表监督地方,鞑靼斯坦进了伏尔加联邦区。2004年,取消地方领导人直选,后来虽恢复,但提名得中央点头。这等于把地方精英换成亲莫斯科的官僚。本地议会还有点审议权,但实权没了。
经济上,鞑靼斯坦依赖中央。石油税上缴大头,再由莫斯科返还。想建公路或科研中心,都得审批。战时更惨,资金被抽调去军费,地方项目搁置。地理位置也卡住它,四面都是俄罗斯土地,没出海口,没边贸通道。独立?物流链一断,工业出口就瘫。人口结构复杂,俄罗斯族占城市行政和国企,鞑靼族多在乡村和基层。要是闹分离,内部先乱套。2017年7月24日,转折来了。特殊条约到期,莫斯科不续签,没解释,就这么结束了。鞑靼人觉得被耍,自治承诺成空谈。接着,中央停了学校强制鞑靼语教学,语言边缘化加剧。
俄乌冲突爆发后,2022年2月24日开始,9月21日部分动员。鞑靼斯坦摊上征兵指标,当地人不干了。年轻人上街喊标语,妇女拦征兵车,老年人忆1992年公投。社交平台热议,为什么鞑靼人要去前线?不满不只反战,还觉得承诺被收回,屈辱感强。2024年12月21日,乌克兰无人机炸喀山住宅区,早晨爆炸,造成伤亡。2025年1月20日,又炸工业区,防空拦截31架,但碎片落地。袭击后,“独立”呼声从边缘变主流。青年团体集会,被警方镇压,但口号没消停。这些事儿让鞑靼斯坦成了焦点,为什么不是车臣?车臣被普京用武力和安插亲信控制住了,卡德罗夫管得铁桶一样。鞑靼斯坦不同,它靠法律和民意表达,精英多,中产强,闹事更隐蔽,但影响大。
普京怎么应对?没硬压,而是软硬兼施。2023年初,联邦财政加拨款给中部地区,包括鞑靼斯坦,用在工业和文化。大学实验室批了,文化馆修缮。人事上,2023年底,鞑靼斯坦头明尼哈诺夫任期结束,普京用年龄标准,让他去联邦石油委员会当顾问,新头更年轻,更听话。议会通过,没动兵。文化策略,2024年春,“多元俄罗斯”文化节首站喀山,部长讲话,强调鞑靼文化重要。扶持少数民族语言出版。教育上,统一大纲,加联邦认同课。网络控制,冻结30多个分裂账号,推亲统一博主,以鞑靼裔爱国青年身份发帖。
明尼哈诺夫这个人,从1957年生在乡村,学机械工程,1978年毕业,当工程师。1980年代学商品,1990年起从区副主席干到鞑靼斯坦财政部长,1998年总理,2010年总统。爱好赛车,飞直升机。2013年儿子飞机失事死了,他继续工作。2021年改称共和国头。2023年被美加制裁,但还在位。2025年3月3日见普京,谈发展。5月16日签伊斯兰合作,7月21日见主教,9月连任。平衡本地和中央,没公开冲突。
这些发展让鞑靼斯坦渐稳,不满减弱。但根子在,经济依赖、族群结构、地理限制,没翅膀飞不出笼子。俄罗斯整体,联邦制从共享变集中,地方躁动收敛。想想看,这算二次解体危机吗?鞑靼斯坦的反骨,是信号还是昙花?车臣武力模式没了,但鞑靼斯坦的法律民意方式,更考验中央。普京稳定术像温水煮青蛙,没大清洗,但把地方拉回轨道。后续呢?冲突拖长,制裁加码,地方怨气会不会爆?鞑靼斯坦不是孤例,其他共和国如巴什科尔托斯坦也有类似。俄罗斯要稳,得平衡自治和统一,但历史证明,帝国扩张后总有内忧。
话说回来,为什么鞑靼斯坦先露头?因为它有底气,石油、教育、文化强,不像车臣靠补贴。俄乌战放大矛盾,动员和袭击让本地人觉得不值。中央收权从2000年起就铺路,条约不续是导火索。普京应对有效,但长远看,联邦裂痕在。明尼哈诺夫结局,继续任职,平衡两头。俄罗斯没真解体,但危机潜伏。你觉得呢?这事儿对大国统一有啥启发?地方不满怎么化解?欢迎想一想,分享你的看法。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