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,南海黄岩岛再度成为国际舆论焦点。AIS船舶监控数据显示,仅8月第三周,黄岩岛周边活跃船只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3%。南海的紧张局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级。
南海博弈新格局
珠海云号的到来,直接打破了黄岩岛海域的原有平衡。作为全球首艘智能无人系统母船,珠海云号自8月18日驶入黄岩岛海域以来,连续多日停泊于礁盘东侧。多家权威航运平台和卫星图像证实,珠海云号携带多型无人艇、无人机和无人潜航器,具备海洋科学考察、目标监控、环境数据采集等多重能力。
与传统科考船不同,珠海云号的“蜂群作业”能力成为焦点。它能同时部署数十台无人装备,覆盖广阔海域,实现实时数据回传。这种立体式监测手段,大大提升了中国对黄岩岛周边海空域的感知能力。任何外来船只、飞机的异常动作都难以遁形,无人化技术的加持,意味着中国在南海的科学考察和海洋治理进入了全新阶段。
菲律宾方面的焦虑显而易见。8月19日,菲公务船一度靠近黄岩岛东侧,但在中国科考船与海警的联合护航下,菲船始终未敢靠近。菲律宾国家海事委员会随即宣布,不会在黄岩岛部署军舰,以避免局势误判。多家国际媒体分析,这一表态实则暴露出菲方对局势失控的担忧。
技术护航下的南海防线
向阳红10号是此次黄岩岛事件的另一主角。作为万吨级科考船,向阳红10号自8月15日进入黄岩岛潟湖以来,持续在西北角及周边水域展开海洋调查。中国海警四艘主力舰艇全程护航,显示出非同寻常的警惕度。
公开数据显示,向阳红10号具备探测水文、气象、水声、水下地貌及生物资源等多项能力。通过与珠海云号协同作业,中国科考力量在黄岩岛实现了空前集结。与此同时,无人艇、无人机的广泛部署,使得海域实时监测、目标识别和数据采集更加高效。
南海地缘格局随之出现微妙变化。中国不仅以科学考察彰显主权和管辖权,更通过前沿技术手段建立起黄岩岛及其周边海域的“技术防线”。一旦有外来船只或飞机试图靠近,无人系统可第一时间发现、识别、预警,极大压缩菲律宾等国的活动空间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科考行动并非只是科学意义,更关乎对南海海洋资源、地质地貌等基础数据的掌握。业内普遍认为,这些数据为后续基础设施建设、生态环境保护、资源开发等打下坚实基础。菲律宾方面多次对中国科考行动表示“严重关切”,但在实际能力和现场控制力上难以与中国抗衡。
南海局势的多米诺骨牌
8月18日,菲律宾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三国海军在南海举行联合“自由航行”行动。菲律宾军方对外宣称“不针对任何一方”,但该行动时机敏感,外界普遍认为意在中国九三阅兵前制造压力。美国作为背后推手,意图维持对华军事威慑,已成为多家国际智库报告共同观点。
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8月以来,南海“自由航行”行动频率显著提升。菲律宾公务船多次以“渔业船”或“公务船”名义接近中国岛礁,实则搭载海军特战兵,配备枪支弹药。每当完成侵闯任务,菲方会为有关军人颁发勋章,试图强化国内民族主义情绪。
但现实压力愈发明显。黄岩岛科考船集结后,菲律宾公务船仅敢远远观望,不敢靠近。菲国家海事委员会的“不会部署军舰”表态,折射出其主动降温的无奈。国际海事专家指出,这种行为一方面是对局势升级的警惕,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菲方实际操作能力的有限。
从外部大国视角看,澳加参与本轮联合行动,更多是出于对区域影响力的博弈。南海作为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之一,其稳定与否关乎全球贸易与能源安全。美国等国借机强化地区盟友间的协调配合,但对中国在黄岩岛的实际控制力并未构成实质威胁。
黄岩岛未来走向引多方关注
近期有关中国将在黄岩岛实施“填岛工程”的猜测甚嚣尘上。多家权威智库和媒体分析,科考船的大规模集结,可能为后续填岛、基础设施建设做技术和数据储备。中国官方尚未公开相关计划,但珠海云号、向阳红10号的联袂出现,为各种推测增添了现实基础。
黄岩岛地处南海要冲,其环礁和潟湖具备天然优良港口条件。业内专家推断,倘若未来中国在黄岩岛实施扩建,修建房舍、停机坪甚至机场,将极大增强对南海的实际掌控力。海警、海军常驻成为可能,技术手段叠加驻守力量,将彻底改变当前防守模式。
菲律宾对此表现出极大担忧。菲方多次宣称“黄岩岛填海是底线”,但从实际行动看,近年菲律宾屡次试图以公务船、渔业船等形式“突破”中国控制。国际法律专家分析,南海主权争议短期内难有突破,但实际控制力的提升,将直接重塑地区力量对比。
根据2025年8月最新卫星遥感数据,黄岩岛周边水域已形成高密度船只分布带。无人艇、无人机、科考船的混合编组,使中国对周边海空域的感知和反应能力大幅跃升。相关海洋生态和地质地貌数据采集,为后续开发和保护奠定坚实技术基础。
南海“技术铁幕”逐步形成
无人系统在南海的应用,正在深刻改变地区安全态势。珠海云号的蜂群式部署,令传统监控手段难以应对。多家国际安全研究机构指出,中国正通过无人科技打造“技术铁幕”,构建全天候、全时段、多维度的海上感知体系。
专家认为,这种体系不仅提升了对外来威胁的预警能力,也大幅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。过去中国海警需从周边岛礁出发拦截菲律宾公务船,如今无人系统可实现远距离、低成本、实时预警和取证。黄岩岛成为南海新型技术防线的样板。
与此同时,科考行动带来的数据、地形地貌资料,为后续军事或民用设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。填岛工程倘若启动,将在技术、法律与环保层面面临多重挑战,但无人化、智能化运营为中国提供了独特优势。
菲律宾等国面临的难题愈加突出。技术落后的情况下,菲方难以对抗中国在海空域的高密度感知与反应能力。即使获得外部力量支持,实际控制能力依然受限。区域国家的政策选择空间日益缩小,“技术护城河”已悄然成型。
新一轮南海博弈,正从传统的舰艇对峙、岛礁争夺,转向以数据、无人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对抗。黄岩岛事件提供了一个窗口,展现出未来南海局势演变的全新方向。
参考资料:黄岩岛事件后,中国“无人航母”抵达,菲律宾最担心的事要发生?
2025-08-20 11:25·第一军情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