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
0

0

收藏

分享

新加坡的养老:不养懒人,只奖勤劳,残酷背后藏着繁荣密码

黄金屋 · 昨天 21:37
在新加坡街头,一位穿着朴素的老人的话让人印象深刻:“你有孩子养,年轻时有公积金,凭什么要政府给钱?”
这番话揭开了新加坡养老制度的真相——这里没有“躺平式福利”,却藏着一个社会对勤劳与责任的集体共识。
1.jpeg

养老钱,自己挣的才踏实

新加坡的养老核心,绕不开“公积金制度”。
年轻人每月工资的一部分强制存入公积金,退休后才能取出,相当于“自己给自己存养老金”。
街头遇到的那位老人说得直白:“年轻时挥霍完了,老了让政府兜底,对努力存钱的人不公平。”
这种制度下,“老了还要工作”在新加坡很常见。
餐馆里洗盘子的阿婆,商场里整理货架的老伯,很多都是靠政府推荐的岗位补贴家用。
这些岗位有个不成文的规矩:优先留给本地老人,不招外劳,既给老人自食其力的机会,也维护了他们的尊严。
有人觉得这太“残酷”,但新加坡人却习以为常。
就像出租车师傅说的:“在这里,‘老了就该歇着’不是天经地义,能干活就不伸手要,大家都认这个理。”
2.jpeg

福利面前,人人平等,不养懒人

和欧美“越穷补助越多”的模式不同,新加坡的福利讲究“平等”。
政府不会因为你穷就多给钱,今年建国60周年发的800元红包,所有公民人人有份;即使是最低保障,也要根据收入、住房等情况打分申请,绝不会“养懒人”。
这种理念背后,是对“责任”的强调:新加坡人认为,贫穷如果是因为懒惰、挥霍,就不该被奖励。
一位社区工作者分享过案例:有个年轻人年轻时把公积金挥霍一空,老了没积蓄,政府给他安排了上下铺的廉租房和清洁工工作,“饿不死,但想舒服过日子,得自己挣”。
这种“底线兜底,不包安逸”的逻辑,逼着每个人年轻时就规划未来。
就像那位老人说的:“新加坡不养闲人,年轻时对自己负责,老了才能有体面。”
3.jpeg

残酷背后,是对勤劳的最大尊重

新加坡的养老制度,看似“无情”,却拧成了一股社会合力:
- 对个人而言,“年轻时存钱、老了能干活”成了共识,没人指望“政府养我一辈子”;
- 对社会来说,老人参与工作缓解了劳动力短缺,也让“勤劳”成为比“贫穷”更受尊重的标签;
- 对国家而言,公积金制度积累的资金反哺基建、医疗,形成“个人努力—社会发展—福利提升”的正向循环。
这或许就是新加坡从弹丸之地发展成发达国家的密码:不搞“福利大锅饭”,而是用制度告诉每个人——你的未来,终究要靠自己双手创造。
那位穿朴素衬衫的老人,虽然可能没多少存款,却眼神坚定:“我年轻时存了点,现在还能洗盘子,不用靠别人,这就够了。”
4.jpeg

这种对“自食其力”的坚守,比任何福利政策都更有力量。
毕竟,一个鼓励勤劳、惩罚懒惰的社会,永远不会差到哪里去。
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