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
曾经是中国游客心头好的泰国,如今却被后起之秀越南悄悄赶超。2025年前七个月,越南接待中国游客311万人,首次反超泰国的269万人。
一边是“老大哥”人气下滑,另一边是“新生代”迅猛崛起。一场不动声色的旅游“翻盘战”,正在东南亚悄然上演。
越南上位:不是偶然,是精心准备的结果
别以为越南只是运气好。这一波能逆袭泰国,背后是“青春攻势”的三板斧砍得够狠够准。
第一招,交通打通了任督二脉。现在中越之间每周有460个往返航班,中国多个城市直飞河内、岘港、富国岛这些热门地。再加上陆路口岸提速,一个背包就能说走就走,自由行客流一下子就活泛了起来。
第二招,产品更懂年轻人。越南不再靠“晒太阳、吃海鲜”单线作战,而是搞出了“文化+自然”的新玩法,比如“广宁—河内—宁平”文化自然走廊,还有岘港、芽庄这些海滨城市搞起了高性价比定制游。你想安静养生也行,想拍照打卡也有,想高端私密也能安排得明明白白。
第三招,签证政策灵活又人性化。什么落地签、电子签、加急通道,一样不少,中国游客落地越南基本不需要“担惊受怕”。更重要的是,2025年还恰逢“中越人文交流年”,官方亲自下场搞旅游联盟,连“胡志明市—广西友谊之旅”这种跨境路线都安排上了。
别小看这些细节,越南的旅游战略就是摸准了中国人出行的脉搏:便捷、便宜、别致。而这些,恰恰是泰国正在逐步失去的东西。
泰国退热:老牌选手的“中年危机”真不是一句话的事
曾经的王者泰国,如今也不甘心就此认输。但现实是,2025年1到7月的游客数据已经说明问题:泰国的吸引力正在被逐步稀释。
一方面是成本问题。泰铢兑人民币汇率升到1:4.47,物价也跟着水涨船高。原本性价比极高的芭堤雅,如今五星级酒店价格涨了5%-7%,不少游客直言“花的钱多了,体验却没跟上”。
另一方面是安全感滑坡。从曼谷街头的突发袭击,到泰柬边境的不稳定局势,再加上泰国政府在危机公关上的反应迟缓,社交媒体上的负面评论越滚越大。你能想象一个带着家人旅行的游客,会选一个看起来“不太安全”的目的地吗?
当然泰国并非完全躺平。政策上也在努力,比如2024年就给台湾等96个国家地区开了60天免签,还上线了电子入境卡,简化手续。2025年又搞了5年长期签证,吸引数字游民和康养人群,甚至搞出了“Hidden Gem Cities”计划,开发二线旅游城市,想用“差异化”打个翻身仗。
但问题是,就算你推出再多新签证、新路线,如果整体体验还停留在“老三样”,那吸引力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回春。泰国现在正处于一个“靠情怀不够,靠创新还不够快”的尴尬期。
谁更懂中国游客?答案藏在消费习惯的变化里
这场越泰对决,说到底比的是谁更懂中国游客的心,曾几何时,“打卡、拍照、买纪念品”是中国游客的主要玩法。但现在,越来越多人追求“深度体验”,不再只满足于人从众的景点,而是想要安静、私密、有文化、有故事的旅行。
越南恰好踩准了这一波节奏。从便宜高端酒店到定制化小众路线,再到和中国OTA(像携程)合作定向推广,越南明显是在“对症下药”。比如富国岛、仙本那这种原来没什么名气的地方,现在却成了年轻人最爱的热门地。
反观泰国,虽然在2025年7月迎来了一波短期回暖(单月有42万中国游客),但同比还是掉了30%。而泰国酒店行业的信心也不太乐观,有近三成酒店预期中国游客还会继续减少。这说明,泰国的“品牌”虽老,但“用户粘性”正在变弱。
其实,不只是游客,整个市场也在悄悄换挡。新加坡《商业时报》早就放话:“这是泰国首次在吸引中国游客上被越南超越。”这不仅是一个数字的变化,更像是一个时代的预兆。
格局未定,但方向已经很清晰
当然,越南也不完美。基础设施还不够健全,有些城市的交通还主要靠摩托车,部分景区宰客现象也时有发生。服务质量的稳定性,还需要时间去打磨。
但泰国要想逆袭回归,也不是没希望。比如,计划2026年吸引900万中国游客,靠的是免签政策、恢复航空运力(广州到曼谷机票低至720元),以及聚焦高价值旅游,如医疗康养、数字游民社区等新增长点。
归根结底谁更能抓住中国游客从“走马观花”到“深度体验”的转型期,谁就能在东南亚旅游版图上占据更稳的位置。越南靠外交稳定、推广高效打出一手好牌;泰国则要在性价比与体验升级之间找到更精准的平衡。
最终的胜负手,不在一时输赢,而在谁能跟上中国游客的步伐,讲出更动人的“旅行故事”。
结语:
泰国正在经历一场“中年危机”,越南却用“青春攻势”赢得了市场的青睐。这不仅是两国旅游策略的对垒,更是中国游客消费习惯变化的一面镜子。谁能读懂这场变化,谁就能在未来的东南亚旅游市场中,站得更稳、走得更远。
参考资料:
泰国的“中年危机”VS越南的“青春攻势”,谁在俘获中国游客的心?
2025-08-19 观察者网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