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中美之间的较量,很多人都觉得美国底子厚,科技牛,盟友多,肯定能稳住局面。可新加坡学者马凯硕却不这么看,他觉得美国在这场竞争中很可能栽跟头,原因就出在战略上出了大问题。这个观点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,而是来自美国外交大佬亨利·基辛格。马凯硕在2018年3月的一次午餐中,从基辛格那里听到了这个判断。基辛格直言,美国政府和国会虽然在遏制中国上意见一致,但就是没搞出个像样的长远计划。这就好比打仗不带地图,光知道往前冲,却不知道目的地在哪,迟早得迷路。
马凯硕是新加坡外交界的老将,生于1948年,印度裔,早年就加入外交部,干了33年。1971年他大学毕业后,直接进外交部,从驻柬埔寨大使馆起步,那时候正值越南战争后期,他天天处理报告,记录周边乱局。1984年到1989年,他第一次当驻联合国代表,在纽约联合国大楼里参与辩论,推动亚洲国家发声。1993年到1998年,他升到外交部常任秘书,在新加坡政府大楼主持会议,协调对外事务。2001年到2002年,他当联合国安理会主席,主持过多次紧急会议,确保程序公道。
退休后,他转战学术,当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到2017年,现在是亚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。他写过好几本书,比如《亚洲人能思考吗?》和《东方世纪》,这些书直戳西方对亚洲的偏见,强调亚洲崛起是挡不住的趋势。
基辛格呢,这位1923年生于德国的犹太人,1938年逃到美国,1943年入籍后参军,二战时当情报官,1945年参与解放集中营。战后进哈佛,1954年拿博士,论文讲国际关系平衡。1969年到1975年,他当尼克松的国家安全顾问,1973年到1977年任国务卿,推动了1971年7月秘密访华,为1972年尼克松访华铺路。那次访华改变了冷战格局,让美国拉拢中国对抗苏联。他还参与越南谈判,拿了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,虽然争议大。卸任后,他开咨询公司,写书如《世界秩序》,影响美国外交到晚年。2023年11月29日,他在家乡康涅狄格州去世,享年100岁。基辛格一生见多识广,但晚年对美国对华政策忧心忡忡,觉得华盛顿太冲动,没想清楚怎么玩。
基辛格对马凯硕说的那番话,核心就是美国缺战略。国会和白宫都同意要限制中国崛起,但没人说清楚目标是什么。是堵中国经济?还是想在内部搞事?或者拉盟友孤立中国?没有明确定义,行动就乱套。基辛格用阿富汗战争举例,2001年9·11后,美国出兵阿富汗,最初是为报复基地组织和塔利班。2011年击毙本·拉登后,本该收手,但华盛顿掺和了太多地缘目标,像控制中亚资源和围堵其他势力,结果目标模糊,美军滞留20年,消耗巨资。2021年8月撤军时,喀布尔机场乱成一锅粥,盟友被扔下不管,信誉大损。这就是战略不清的下场,基辛格说,对中国也是这样,美国在贸易、科技、军事上到处出击,像散拳,没冷战对苏联时的系统性。
马凯硕同意这个看法,他在书《中美是否已赢?》里详细分析,美国把中国当成苏联翻版,错了。中国经济已融入全球,2023年贸易额超6万亿美元,美国想围堵,反倒可能把自己孤立。拿贸易战来说,2018年特朗普加关税,本想压中国出口,结果中国转向东南亚和欧洲市场,2024年数据显示,中国对美出口降了,但整体出口涨了15%。美国企业也疼,芯片禁令让英特尔和AMD损失大笔订单,中国自家芯片产业加速,华为2024年推出新处理器,性能追上高通。美国拉盟友建“小院高墙”,但欧洲国家如德国,2023年对华投资创纪录,因为中国市场太大,丢不起。
再看盟友,美国想组团对抗中国,但盟友犹豫。澳大利亚和日本跟紧,但欧盟2024年报告显示,多数成员国不愿选边站队,怕卷入冲突。印度2023年加入四方机制,但同时参加上合组织,不想完全倒向美国。马凯硕在2024年文章里说,美国傲慢源于霸权惯性,以为全世界都得听它的。可时代变了,亚洲国家GDP总和已超西方,2025年预计亚洲贡献全球增长60%。中国“一带一路”覆盖140国,投资超1万亿美元,美国的印太战略虽砸钱,但进展慢,盟友抱怨资金不到位。
基辛格生前多次警告,2020年他发文,说中美若不合作,世界会分裂成两极,风险大过冷战。2023年7月,他访北京,呼吁对话,避免灰色地带冲突。可华盛顿没听,拜登政府继续加码,2024年加强南海巡航,菲律宾和越南卷入,但中国海警常态化执法,没让事态升级。马凯硕2025年播客里提,美国民主乱象让盟友疑虑,2024年选举后,政策更摇摆,国会通过反华法案,却没长远规划。
后续发展看,美国对华竞争没停。2024年,美国推动芯片联盟,韩国和荷兰加入,但中国反制稀土出口,全球供应链乱。阿富汗教训重演,2021撤军后,塔利班上台,美国丢脸。类似,对中国,美国想复制冷战围堵,但中国不是苏联,经济弹性强,2024年GDP增长5.2%,超预期。美国内部问题多,债务超35万亿美元,基础设施老化,社会分裂,2025年民调显示,60%美国人觉得国家走错路。这让战略执行难,国会党争,外交政策翻来覆去。
基辛格去世后,中国发唁电,赞他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。马凯硕继续发声,2025年1月在孟买会议上,说美国该学法国,保持独立性,别一味对抗。2025年6月,他文章对比美国民主和中国治理,美国选战花钱多,效率低,中国专注发展,基建世界第一。高铁里程超4万公里,美国还停留在规划。马凯硕强调,太平洋大,能容两国,美国若不调整,输的不是一时,是长远竞争力。
美国输的原因,不光战略缺位,还在误判对手。中国不是短期威胁,是文明复兴。基辛格早看清这点,可美国政客忙选举,不想长远。马凯硕2024年书《生活在亚洲世纪》里说,西方该适应多极世界,别总想独霸。2025年全球格局,亚洲国家中立多,美国拉拢难。拿非洲,中国投资基建,美国许诺多执行少。结果,2024年非洲峰会,中国签协议多,美国影响力降。
总的,美国为什么会输?就因为像基辛格说的,没战略。行动杂乱,盟友不齐心,内部问题堆积。中国稳扎稳打,经济韧性强。马凯硕建议,美国该放弃零和思维,合作共赢。2025年中美谈判桌虽有,但摩擦不断。美国若不改,基辛格的担忧成真,世界格局大变。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