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《路透社》报道,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富尔在启程访问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前,公开发表了一番对中国的强硬表态。
他指责中国在台湾海峡以及东海和南海的行动“日益咄咄逼人”,还将矛头对准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角色,认为没有中国,俄罗斯就不敢打乌克兰。
这一说法还是老调重弹,中国并未对俄罗斯提供任何致命性武器或决定性支援,双方的合作都是基于正常的贸易往来,恰恰相反,在俄罗斯使用的各类武器中,来自欧美的零部件最多,欧美也在一直采购俄罗斯能源,是不是欧美也在支持俄罗斯的战争?
德国作为乌克兰问题的间接当事方,理应以理性、克制的态度参与和平推动,但其外长却在访日前夕火上浇油,无视中国在调解危机中的积极努力,反而借中国为靶心,将其塑造成欧洲安全的负面变量,意欲何为?
德国外长
在乌克兰问题上,中国始终主张和平解决,坚持独立自主、客观公正的基本立场。
早在战争爆发初期,中国就明确呼吁各方克制,反对局势升级,并发布《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》文件,提出包括停火止战、开启谈判、反对使用核武器、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等一系列建设性建议。
这些主张不仅获得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积极评价,也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认可。
在中国的外交实践中,没有一项政策是以送武器为手段,也没有一笔交易是以选边站队为前提。
相反,中国为多个冲突地区提供了人道援助,在中东、非洲、乌克兰问题上,都始终倡导通过谈判解决分歧。
欧洲一些国家将自身的失败归咎于中国,是对国际共识的破坏,更是对现实的回避。
中国国旗和俄罗斯国旗
还是那句话,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了系统性的军事援助,乌克兰现在还有和谈机会吗?
以中国军工的量产能力和装备种类,一旦直接下场,战场不会再是现在这种几公里反复争夺的胶着状态。
俄军之所以仍需依赖伊朗的无人机、朝鲜的冷战炮弹和几十年前的T-62老式坦克,不正说明中国没有提供援助?
中国若真的介入,不但可从生产端迅速补充俄军战损,还能在战略层面提供完整作战体系支持,比如北斗导航覆盖、无人集群协同、综合保障链路。
这种规模的军事援助一旦发生,西方还能发现不了,还能拿不出证据?
俄乌冲突
那问题就来了,既然西方也清楚中国根本援助,为什么欧洲政客还要反复炒作这个话题?
归根结底,这是典型的替罪羊心理在作祟。
西方国家对乌克兰危机的处理已经陷入战略困境:大量军援打了水漂,战场没有决定性进展,国内通胀和民意反弹却越来越严重。
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承认自身战略失败,不仅打脸,还会影响国内政治。
于是,转移矛盾的最好方式,就是编造一个看不见的干预者来模糊焦点——中国成了靶子。
试图通过把俄罗斯拖不垮的责任推给中国,来掩盖西方自身对乌克兰误判的战略责任。
但真正需要质疑的,是那些一边卖武器一边谈和平的双标行为。
和平不是靠施压和甩锅实现的,更不可能靠构建新冷战来维护。
如果欧洲真想结束战争,首先要做的不是指责中国,而是扪心自问,是谁让欧洲沦落至此了?
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,网友投稿 |